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焦点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6年02月03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葩辩手带火“评书” 评书传人张金山:酒香也怕巷子深
青年报见习记者 李金哲

    评书界既要有田连元这样的大师,也需要更多年轻人继承发扬。

    青年报见习记者 李金哲

    本报讯 近来,“奇葩辩手”李林用“评书”故事来辩论,被封为“最潮说书人”。连带火起来的,还有“评书”这一民间口头文学,网友纷纷表示要打开广播听节目。评书艺术能否以此为契机重振旗鼓? 评书艺术家刘兰芳弟子张金山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发掘更多的平台。

    现状:平台不欢迎,内部起纷争

    说起评书之火,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单田芳的《白眉大侠》、田连元的《杨家将》、孙一的《时迁演义》等节目,就如同现在的热播电视剧一样,是百姓茶余饭后离不了的节目。

    不过,张金山说,“评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火爆了。”用来听广播的收音机,成了家里的老古董。取而代之的则是电视。八九十年代,午间节目,甚至春晚舞台上还有评书。然而,随着网络的兴起,鸡汤文、段子手频出;电视节目追求广告效益,博眼球泛娱乐的节目成为主流。相较之下,“表演方式单一、说书讲理无聊”的评书节目就“被无情撤掉”。

    如果说,失去平台是评书式微的外部原因,那么门户之间的互相排挤、传承人不够就是内部原因了。“仅剩的广播平台也长期被评书大腕把持,别的门派想上也不能让它播,让它火了。”

    此外,评书艺术之难也让年轻演员望而却步。“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成一张嘴”。张金山说,“很多年轻人三年发不了财,就改行干别的了,更别说十年了。”很多人把评书嫁接成脱口秀形式,对此张金山痛批:“都是无能之辈”。

    未来:评书也要有IP意识

    如今,评书已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张金山十分担忧,感慨道:“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门手艺,不能亡在我们手里。”

    解决困境迫在眉睫。他指出,关键是要有好的说书人。其次,要有好的作品,要让观众觉得有意思。不仅要传承老故事,还要引进当下畅销的故事作为题材。现在都是讨论IP,张金山说,“最起码要两部成熟的文学作品,先让几个年轻人火起来,这样就会有一些文学作者愿意跟我们合作”。

    此外,还要加大评书的推广宣传。张金山曾和李林搭档演出过。看到他把评书带火,不禁感叹,酒香也怕巷子深。他说,“老是这么不声不响地播出,文学作品播了也没多少人听。没人关注就会越晾越凉,必须发掘更多的平台。”

    如今,评书在全国500家广播电台还有一席之地,除了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也成为评书听众。未来能否像郭德纲相声一样,火遍小剧场? 张金山表示,可能性不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地利,就是要有好的时机和播出平台,比如春晚,或者一些很火的节目。人和,即优秀的说书演员,带给大家精彩的演出。只有这样齐心协力才能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问政
   第A05版: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共青团
   第A09版:青年
   第A10版:A10天下
   第A11版: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A16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旅游健康
   第B05版:综合
   第B06版:综合
   第B07版:教育·升学
   第B08版:B08教育·专题
艺术品售假投机炒作乱象受约束
奇葩辩手带火“评书” 评书传人张金山:酒香也怕巷子深
禾泽都林杯诗歌散文大赛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