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创·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焦点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5年11月03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建平:经济转型中的机遇
文字整理 青年报记者 孙琪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10月16日,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梅建平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教授来沪,为上海青年创业领袖培训班的首期学员,带来了题为《经济转型中的机遇》、《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模式》的两堂课程,这次商学盛宴公开课不仅吸引了青工、青创协、市青联、创业青年、团校的300余人士,还引来部分社会人士“蹭课”。

    听完两堂课后,众多学员表示很接地气,受益匪浅。青年报将两位教授当天的授课内容进行观点提炼,希望对已经有意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士以思想启迪。

    文字整理 青年报记者 孙琪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这个阶段里有哪些挑战?哪些行业未来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这些无论是创业者、投资者、经济学家和政府高层都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日前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EMBA项目副院长梅建平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高速成长模式不可持续

    中国改革开放如果从1978年算起,至今已有37年了,以人做比喻,可以说中国经济有点像人到中年,有了中年的危机。时至中年的中国经济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经济成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通过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来梳理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存在三个简单的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劳动力的投入,因为所有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劳动力的投入,劳动力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还包括智力投资。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主要靠持续的劳动力投入,而2015年实际上是中国人口红利的一个转折年。

    2010年,美国普查局以及联合国曾做了一个研究,分析世界平均年龄水平,2010年世界人口平均年龄是28.8岁,到了2040年世界上的人口平均年龄是35.7岁。中国人口平均年龄在2010年是35.2岁,到2040年为47.1岁,在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老化达-12,到2040年我们平均人口的寿命和欧美差不多,比美国的39岁要“老”8岁,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大约和德国与意大利差不多,和欧洲差不多。

    面临人口老化,我们需要制定对策。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很多沃尔玛超市的售货员,特别是结账的地方都是老太太,甚至有七八十岁。无独有偶,在日本,街上的出租车司机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未来劳动力资源怎么能够更好地释放出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经济增长第二个要素就是所谓的投资,全社会的投资,包括对新技术的投资。包括对新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说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包括房地产的土地资源等的投入,所有这些实际都包含在第二个变量,就是投资。

    我国以前的投资拉动是靠货币来推动的。那未来是不是还可以继续对中国经济放水呢?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教授曾计算过广义货币和GDP的比重, 1990年,中国每生产一元钱的GDP,用八角钱;到2014年,我们每生产一元钱的GDP要两元钱来推动。

    经济增长第三个变量就是社会全要素生产率。所谓全要素,实际是指一个技术进步,或者通过更有效利用社会上各种资源来推动经济成长,如果用这个指标来进行计算,2003年中国经济,我们当年增长了10%,其中有4.2%是来源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全要素。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国经济一路高歌,但从2003年10%到2007年的2.7%,中国的全要素效率几乎是逐年下降,效率和技术的贡献所只占2.7%,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了。

    科技创新可助力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的效率在下降,怎么样才能提高效率呢?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已经认识到了,科学是生产力。简而言之两个字,创新!

    2008年的美国经济患的是金融过度发展的病症,金融行业的收入太高,大量的人才,大量的重要资源被金融行业所垄断。像我原来任教的纽约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华尔街,收入立刻有二十多万美元。大学毕业生没有任何经验,到华尔街去炒次级债,这样毕业生的工资没有那么高,但是加上奖金有20万。美国的社会怎么来处置这些“过剩产能”,实际上就是通过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然后几百家银行倒闭,十几万金融从业人员被赶到大街上去,损失惨重。但是我发现两三年以后这些人到FACEBOOK去了,到特斯拉去,社会资源进行了重新配制。

    纽约大学金融系在美国一直是排名前三位的,它有46个全日制的金融教授,还不算外面兼职的和临时客座的教授,但金融危机后,教授们发现吃不饱了,频频问我长江商学院有没有需要兼课的?

    企业家可以运用我讲的方法对一些城市,包括一些行业来进行分析,如果看到哪些行业目前在开始有大量的倒闭,这意味着有产能开始释放出来,那是有机会的地方。如果看某个城市的房地产行业价格还是很坚挺,你就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排毒功能可能还没有开始。

    危机中蕴藏着众多投资机会

    我想我们老祖宗留下一些宝贝,比如丝绸之路。现在我们长江商学院就有一位同学,利用走出去的机会,杭州的万事利就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利用欧债危机,利用欧元一段时间贬值,走出去把爱马仕加工丝巾的加工厂并购,把原来丝巾部的老板给挖出来,我认为二十年万事利很有可能把它拿回来。还有茶叶,茶叶是中国老祖宗搞出来,但是茶叶全世界做得最好是谁?立顿茶。做农业的同学实际上机会很多,中国的农业我们对它太忽视,我们现在农业的生产方式还是自生自灭的方式,没有和21世纪结合起来,实际上农业是我们未来最有机会的。我们现在的龙井茶茶素质量下去了,就是我们的农产品实际上未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怎么把它和品牌结合。今天要给你分享一个教授投资的教训,但是可以给你很好的启示,实际上我这辈子作为一个金融教授,最大的遗憾就是我错过了成为唯品会投资人的机会,唯品会当时的创始人沈亚,当时在创始公司的时候他找到我,说有一个想法在网上卖衬衫,我说你卖什么衬衫,他说定制衬衫,我说不行,你在网上做定制衬衫太复杂了,这个商业模式我不看好,他说教授你不看好能不能帮我,能不能做我们的顾问。那个时候我忙,也没有闲钱,这两件事情我都没有做。他开始卖衬衫确实不行,教授是对的,沈亚一看不行,他是2008年创业,2008年正好是奥运会,阿迪达斯和耐克生产了大量的鞋子,很多卖不掉,就卖给了沈亚,沈亚就拿了到货真价实的鞋子,他在网上二手出售,他说都是阿迪达斯的正牌,谁会相信?他想我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他就想我找保险,保险公司承诺如果一个是假的他赔你十个,大家一看保险公司来担保,就相信是真货了,就把这个市场给打开了。

    在座的同学,比如说你们做农业的,我希望你们动脑筋,你们的服务你们的产品能不能和保险结合,保险公司也不愿意赔钱,所以他建立自己的体系来抽查,所以通过引进信用,他把他的品牌建立起来。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农业和信用建立起这个关系,把品牌做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然后还有包括像瓷器、瓷器、茶叶、丝绸,长江的同学都在努力,希望走出去把老祖宗的产业重新辉煌起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机会。

    看好大健康、文创和互联网金融

    我认为转型期大健康,文创,金融这些都是有机会的。

    大健康是因为中国的老龄化。老龄化既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也带来非常有趣的机会。2008年我参加京东全球养老金会议时,有一位国际专家说:由于最近30年来全球医疗行业的投入研发,威胁人类的三大疾病: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说像帕金森、老年痴呆、还有癌症,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会有根本性的突破,即使没有根本性的突破,缓解一定能够继续下去,由于医学进步,还有营养的进步,几乎每隔十年,人们的预期寿命就提高两岁半,现在上海的平均寿命已经80岁了,如果再过50年,80后有望活到110岁,大可75岁下海创业,开启人生第二个青春。

    坏消息就是全世界的政府,全世界的养老机构对未来的人的预期寿命的提高有没有心理准备和资产的准备。如果作为我们社保的领导,特别是医保的领导,未来预期寿命有那么大的提高,意味着整个社会会破产,因为这个负担是难以令社会承担的。这样资产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遭殃的行业。

    我们现在文创行业和14亿人口的大国,这两者之间是不匹配的。最近的十年以来,我们的电影行业的确是现在出现了复兴的曙光,票房的增长大约以每年20%多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硬件增长的速度,但还是不会讲故事。在美国,文创行业就是娱乐,能让大家开心。美国的大片基本上都是正义战胜邪恶,感受正能量,但是我国内的传统电影制片厂,它仍然老套说教,不知道怎么拍主旋律的电影。美国每个人从小就看迪士尼的动画片,通过小鹿等讲述动物界的平等,建立孩子公民的意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产能过剩淘汰将带来很多机会,从金融的角度,想办法做一个并购基金,用你们的技术去寻找,有一些资产在别人的手里就是垃圾,但是到懂行的人手里有可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器。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问政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天下
   第A09版:天下
   第A10版:文体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证券
   第A14版:投资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梦创周刊
   第B02版:创·视野
   第B03版:创·人物
   第B04版:创·视野
   第B05版:创·视野
   第B06版:创·专题
   第B07版:创·视野
   第B08版:创·专题
梅建平:经济转型中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