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悦读青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5年08月24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青年读书会同城对话第三季活动成功举行
把读书变成年轻人的时尚文化

    上海青少年读书会与青年中心结对仪式。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正在进行的上海书展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趁着阅读之风,昨日上午,阅文杯“悦读青春”2015上海青少年深阅读计划之上海青年读书会同城对话第三季活动在思南文学之家顺利举行。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蔡纪万、团市委副书记王力为出席活动,近百家读书会济济一堂共话深阅读。

    团市委副书记王力为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青少年读书会在营造上海青年读书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大力提倡深阅读,青年人要读好书、好读书。同时要努力推动群体阅读,以书交友、以书会友,把读书变成年轻人的时尚文化。此外要积极推广全民阅读,引导青少年养成“深阅读、雅志趣、简生活、乐运动”的生活方式。

    在现场活动中,上海故事广播总监赵洁与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创始人周洋共同启动了“悦读青春荟”栏目,这是一档由青少年读书会唱主角的读书谈话类节目,为阅读推广搭建了平台。此外,青年中心还为青少年读书会提供了活动场地,双方在现场举行了结对仪式。

    而在思南文学之家的二楼,昨日还集中展示了近20余家青少年读书会,既有面向高校学生的兰新哲学社,又有针对白领的正能量读书会;既有图书馆的常规读书会,又有青年自发组织的欢乐书虫部落;既有阅读中华经典的国学新知,又有研读经管类书籍的海带读书会……展示现场就像是一家家年轻时尚的个性书店,爱书的青年相互交流,也提升了对深阅读分享的兴趣。这是一场关于阅读的饕餮盛宴,以书交友、以书会友正逐渐成为上海青年的时尚文化。

    据悉,阅文杯“悦读青春”2015上海青少年深阅读计划已连续实施三年,每年在书展期间都举办一次青年读书会的同城对话。在活动中,读书人聚会、交友、分享,把书籍中温暖向上的力量传递和辐射给更多的青年人。

    [荐书有理]

    《抗日战争》让青年了解峥嵘岁月

    昨日的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荐书有理”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范耀华推荐了《抗日战争》一书。《抗日战争》(第一卷)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的新作,全景式反映了1937年7月到1938年8月的抗战历程。

    范耀华说,作家在书中展现了这场义无反顾的民族战争中的生命个体,有浴血奋战的将士、苦难的老百姓,还有踊跃的爱国华侨。“他们在这一特殊的战争环境当中所迸发出的生命力量,以及那种不屈和抗争,最终反映的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这点十分打动人心。”

    在范耀华看来,作为“80后”、“90后”青年,可能对中国民族历史、战争岁月的了解并不多,而民族复兴的重担最终是落在青年人肩上,“我们只有好好珍视民族深重灾难的基础上,才能在今天站稳,同时展望未来。”

    上海国学新知传统文化学习中心理事黄杰则荐读了《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这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继《万古江河》和《我者与他者》之后的又一力作。

    据悉,这两本书也是今年上海书展推荐的重要书目。

    [阅人悦享]

    从爱好者变成深度推广者

    “终于,你变得跟世界一样老……是生命金翅的蜻蜓,在你的逝去中无法变速,转入万物的睡眠。”昨日的读书分享环节,复旦诗社社长王玮旭当场朗诵了王敖的诗《纪念唐飞鹤》,让现场的读者感受了诗歌的魅力。

    对于“这个世界为什么仍然需要诗”,作为复旦诗社第39任社长,即将升入大四的王玮旭有自己的看法。高二时他读了北岛和李陀编选的回忆录集《七十年代》,这让他了解到,在那个极端压抑和黑暗的时代,是诗歌支撑着很多人继续活下去,而他整个高三也因为每天一早的读诗习惯,让传闻中惨淡的高三过得有滋有味。

    “我想这就是诗的魅力,给人以宝贵的生命力。”而当他大一时加入诗社,陆续参加了读书会、诗歌节后,他感受到每一次的诗歌创造都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突破,“诗歌就是人类精神创造力的体现。”

    但诗歌一直以小众的形象存在,这让给王玮旭也觉得很无奈,他说其实诗歌并不难理解,只要认真阅读20首好诗,就能感受到诗歌魅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诗歌,王玮旭从读者变成了诗歌推广者。去年底,他在豆瓣上为《纪念唐飞鹤》做了荐读,而社团的网络平台也会定期推送社员的原创诗。“就算平台平均只有几百的阅读量,但只要多一人看到,也是推广的效果。”王玮旭说道。

    而同样由一名阅读爱好者转变成阅读推广者的还有欢乐书虫部落创始人丁智刚。作为理工男,在2007年前他并没有阅读习惯,因为工作他开始阅读。丁智刚了解阅读习惯“从无到有”是怎样一个过程,也想与更多人分享阅读体会,于是他走上了阅读推广的道路。

    他说,自己在推广朗读活动时想到,阅读可以引发思考,书写时会不断冒出新思绪,那画书时会不会也冒出新的思维? 于是他推出了沪上首家画书会,每个人都能拿起画笔将一本书的内容变成一幅画,在如此“转换”中挖掘一种新的“立体”阅读方式,“现在每次读书活动,当我看到有伙伴雀跃、兴奋、眼里冒光的时候,我就多了一种乐趣,不再是参加活动的乐趣,而是办活动的乐趣。”

    全民阅读正是梦想的方向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享受着移动互联网的便利,阅读习惯也逐步从纸质转向了电子屏。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李颖就是在2010年,也就是被称为中国的电子书元年开始从事数字阅读推广。在工作中她看到退休摄影师、流浪汉都利用网络阅读、学习,便逐渐认识到数字阅读并不是一件小众的事,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互联网+”同样能助力青少年阅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团委书记王珂就表示,他们就借助青少年读书网向青少年发布阅读信息,推荐书籍,征集原创读后感,“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培养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

    而“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读者的阅读习惯,也拓宽了作者的创作渠道。阅文集团副总裁朱佳在分享环节中提到,《花千骨》、《盗墓笔记》等大热的电视剧都改编自人气爆棚的网络文学,这个行业现今拥有2.9亿读者,而提供“精神食粮”的作者也达到了近400万,“网络文学不仅圆了他们的文学梦,更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别样光彩。”就如新进崛起的“90后”新锐作家,乱,凭借《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他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应届毕业生,一举夺得2014年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第八名的席位。

    说起网络数字阅读,李颖觉得,数字阅读推广降低了读者获取知识的成本,最终想让那些不经意间忘记阅读的人在另一个信息世界中找回阅读。“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希望更多的市民,在等地铁、刷朋友圈、网上购物的时候,在各种零碎的时间里,把鲁迅先生说的‘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阅读上。在未来的上海,希望街头巷尾拿着手机的男女老少都在读书,让阅读真正无处不在。”

    李颖所想的“全民阅读”的期望也正是朱佳的梦想,“我们想让中国人的阅读需求在网络时代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全民阅读正是梦想的方向。”对于未来全民阅读的景象,她描述的和李颖颇为相似:“我们希望,未来无论是八岁的幼童,还是八十岁的长者,都可以借助任意电子介质,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电纸书等来进行阅读。”

    同时朱佳也介绍,为了倡导“深阅读”,他们也在线上引进传统出版的如经典文学名著、科普读物、旅游札记、名人传记等书籍,供网络读者选择。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共青团
   第A07版:悦读青春
   第A08版:天下
   第A09版:早知道
   第A10版:维权
   第A11版:2015上海书展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球周刊
   第A14版:球周刊·追球
   第A15版:球周刊·追球
   第A16版:球周刊·追球
把读书变成年轻人的时尚文化
南方中证500正式登陆微信理财通
国美在线发布男性消费大数据:广州人多情北京人最宅
国企改革强风来袭 南方改革B半月涨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