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5年08月07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老师”缘何游走在“灰色地带”
大学生暑期“开班”忙办辅导班普遍无资质

    暑期火了校外培训机构。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暑期过半,一些学生的“补课生活”也正在继续。记者近日在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瞅准暑假补课的商机,当起了“新老师”,合伙招生办辅导班,名校大学生的“招牌”和“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不少家长。学有所长且有用武之地,对大学生来说一举多得。但记者也发现,这些辅导班普遍无资质、无教学经验,大学生临时“搭台唱戏”,处在“灰色办学地带”。

    大学生暑期合伙“开班”忙

    今年暑假前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中小学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是禁了学校补课,却火了校外的培训机构,而大学生也看准“商机”,加入开办的辅导班队伍。

    7月下旬,记者通过招生宣传单来到南昌市一家位于小区商品房内的暑期辅导班。走进房内发现,简陋的三室一厅商品房被改装成教室,100多平方米的屋内,1个空调、5名老师、20多个孩子和书桌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大学生暑期辅导班。

    通过了解得知,该暑期辅导班是由江西某高校的一名姓章的大学生所开设,上课的4名老师都是章的同校同学,屋内的客厅和三个房间就是4间教室,共开设小学写作、数学、英语、画画等几门课程,每门课程的收费是每月500元。

    “我们几个人有的是学教育专业,有的是学医学、法学之类的学科。”其中一名大学生小丽(化名)告诉记者,暑假前他们一起在南昌市几所小学门口发了两个礼拜的传单,一共招收了20多位学生,之后根据各自专业的不同,安排教授不同的课程。

    记者采访了解到,类似这样的大学生合伙办暑期辅导班的并不鲜见。“禁补令”下,许多高校大学生发现补课“商机”,商品房、幼儿园、职业院校教室都成为他们租房办学的场地。

    名校“招牌”、价格实惠受青睐

    记者了解到,大学生“招生”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在中小学门口摆摊、发传单。“我们摆摊的时候发现,好几个大学生也办班,就特意在宣传单上下功夫。”张亮坦言,他们在广告宣传单上专门注明了“名校、价格优惠、在报纸上曾发表文章”等显眼字语,以此来吸引学生家长。

    此前在培训机构担任过老师的张亮表示,去年暑假在培训机构赚3000元一个月,但是自己开班一个月就有近6000元的收入,“除了能赚更多的工资,更重要的是自己办班就像创业一样,有种拼搏精神在里面,能使自己得到充分锻炼。”

    记者了解到,这些辅导班大多无办班资质。在问到是否有教师资格证时,大多数大学生表示,自己正在考,要大学毕业之后才能拿到。还有一些地方的大学生可以在相关管理部门申请领到“教学咨询证”,但最多只能进行一对三的教学,然而目前市面上培训班大多远超这个人数限制。

    那么,家长为何愿意把孩子送到大学生开的暑期辅导班呢?

    “他们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肯定在学习方法上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我陪儿子也听过几次课,感觉很不错。”南昌市湾里区的学生家长涂雨香今年暑假给儿子报了语文课,虽然上课的是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但在她看来,他们给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上课完全不成问题,“我不会顾忌他的专业,名校大学生教小学生还是可以的。”

    也有家长坦言,价格实惠也是其中原因,花点钱能让大学生替自己在假期“管教”孩子也省心。一名家长表示:“大学生开的辅导班一个月才500元,而外面的培训机构动不动就上百元一节课,实在太贵了。”

    大学生“三无”辅导班如何规范?

    大学生暑期办班也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一些家长也忧虑,这些辅导班普遍无资质、大学生普遍无教师资格证、无教学经验,对场地、安全、教学质量等是否有保障也提出了质疑。

    记者采访发现,他们所用的教材都是从网络上拷贝打印的。一名大学生表示:“中小学生的教学内容还是很简单的,英语教教发音,语文教教写作,数学、物理这些课程则只要教网上拷贝下来的教材就好了。”

    一位从事教育的家长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教小孩子有其教育规律,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他并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们。

    安全性方面也有家长提出疑虑。南昌市学生家长范伟华一年前曾将儿子送往这类辅导班,但大学生提前下课没有通知家长,导致他6岁的儿子差点走失。

    江西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工作人员表示,大学生暑假开办的短期辅导班不能界定为民办教育,其资金、场地、人员很难达到开办法定民办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其没有资格申请,属于非法办学,已经开办的辅导班都是违反规定的。

    一位参与办班的大学生告诉记者,感觉管理部门对类似的培训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人举报,一般也不会去查。一旦有人举报,就按违规处理。”

    “大学生利用假期积累经验是好事,但目前没有合法资格的大学生培训班仍处在‘灰色地带’。”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如何合法创业、办理符合规定的证书,这需要相关部门引导他们。”

    业内人士建议,要发挥好学校、协会的作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不仅应当指导学生就业,还应指导他们如何合法创业、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其次,相关部门也并不能因为大学生办班时间短、身份难界定就放任不管,而应积极主动介入,对不规范的培训班提出整改方案,整改不了、有安全隐患的也要依法关停。据新华社电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专题
   第A10版:青年
   第A11版:天下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小人物
   第B05版:市场消费
   第B06版:市场消费·业界
   第B07版:市场消费·综合
   第B08版:青商汇
“新老师”缘何游走在“灰色地带”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苏迪罗”紧急启动救灾预警响应
“扫黄打非”办部署严打网络不雅视频
中投融上线一个月,平台用户突破十万
平安信托率先转型打造"投资金融服务提供商”
电商战略悄然启动 中欧基金再推微信交易功能
资金避险需求提升 南方理财金H规模翻番
反弹先锋!买中证500ETF就选流动性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