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5年07月14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是咖啡馆 这不是咖啡馆
“沙龙模式”有魔力 既能牵线也能路演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大家在咖啡馆里讨论。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一个是位于大学路上的永不打烊的IPO Club,另一个是驻扎在以张江男著称的张江园区的i Talk沙龙,这是目前上海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基于咖啡沙龙模式存在的“创客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一杯咖啡代替了租房创业的各类开支。每天,都有听不完的创业故事和慕名而来的投资人。在一场又一场的沙龙活动里,咖啡沙龙为创客们提供创意碰撞的机会。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为创业者提供一个24小时的“咖啡空间”

    工作日的下午,位于锦嘉路88号的IPO咖啡馆里,几张桌子被“霸占”,几席沙发上坐着激烈讨论的创客。咖啡馆的主人王俊坐在角落里,注视着这一切。

    “我们这里有个创客是做O2O的,想做地铁的推广,恰好早上来了地铁快线的人。我们就可以牵线,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咖啡馆里人来人往的频次高了,这样的偶然时常会发生。

    开创业咖啡馆一开始是10个人的事。2010年的上海,还没有“互联网+”,创客空间也并不风靡。王俊和他的小伙伴们却“一往情深”地想开一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馆。10个人一起出资100万元,找场地、找设计师、签下租赁合同、准备装修,连咖啡馆的名字也起好了,叫“爱塔”。万事俱备,却发现10个人没一个能全职管理咖啡馆的。他们打算聘请一个CEO专职经营咖啡馆,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名为陈虎的职业经理人,因为意见向左,陈虎出去单干,开办了享誉一时的爱塔咖啡。但好景不长,爱塔咖啡坚持不久就倒闭了。

    咖啡馆计划就此搁浅。一日,王俊路过大学路上的IPO咖啡馆,这家咖啡馆由瑞安地产管理,员工朝九晚五,定时上下班。白领下班了,他们也下班了。因为这一份对创业咖啡馆的执念,王俊义无反顾地又“扑”了进去。

    “以前创业就是为了挣钱,一切都按部就班,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现在觉得还年轻,希望做更有意义的事。”要兼顾以前的生意与咖啡馆显然精力不济。从2014年5月开始毅然成为全职咖啡馆老板。

    作为一名在商海沉浮多年的创业者,王俊曾遭遇过深夜无处可去的困惑。从去年11月开始,他将营业时间更改为24小时。全天派人入住在咖啡馆里,创业者有需要可通宵达旦地在馆内临时微办公。

    去年此时,他是一个年入几十万的创业老板,转让公司,全职接盘IPO咖啡馆后,老婆开始担心起老公的生计。“开这个咖啡馆怎么能赚钱?”

    搭建为创业者服务平台的创业咖啡馆,首先自己就要过创业这一关。但过关的时间比王俊想象中的要漫长。没有资源和人脉,信息不对称。王俊边组织沙龙活动边摸索,“很多人会定义我们是咖啡馆,其实我们的内涵与咖啡没有太多关系。主要是为创业者提供资源和对接,解决困难,方便他们交流。这就好比哈密瓜名曰哈密,但不产自哈密一样。”

     取消入场门槛 成为创客们的“媒婆”

    现在的IPO咖啡馆,平均一月要办60余场沙龙,算下来平均每天两场。投入很多,入不敷出。IPO咖啡馆会不会像爱塔咖啡一样面临倒闭?在盈利模式这一问题上,王俊一直没有想明白。

    从去年10月份开始,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一些企业陆续找上门提供赞助,希望做技术推广和活动。咖啡馆也陆续有了一些赞助收入。另一块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增值服务,咖啡馆可以为创业团队代做媒体发布会。咖啡馆还为创客们提供各种支持,迄今,通过咖啡馆帮忙注册的公司有100多家,通过咖啡馆代找办公室的有30多家。

    原本,咖啡馆的沙龙活动入场费是每人50~100元不等。从上个月开始,收费取消了,让资金紧缺的创客能零门槛获得交流的机会。

    “将来,我们还会将沙龙的模式拓展到长三角,专注于芯片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王俊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咖啡馆针对创客的核心需求,即找钱、找人、找空间,帮他们处理商业计划书、对接投资人,这一服务目前没有收费。“对于初创者来说,他们在寻找投资人时可能两眼一抹黑,如果不了解这些机构。效率不高,不匹配,见了也白见。其实投资机构也分领域,也有偏好,我们合作了300多家投资机构,知道每一个机构的主投领域,大致有多少额度。我们帮他们来梳理。现在已经有很多投资人慕名过来。”

    王俊认为,咖啡沙龙的运营正在走上正轨,因为闻到好的项目,投资人会嗅上门来,投资人来了,创业者自然也会来,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在做的是建设创业生态珊瑚礁。”

    前不久,IPO咖啡馆和中国银行、政府签订结构框架,通过咖啡馆创客们可以免掉不少原本要支出的费用。咖啡馆还孵化了一个招聘团队,创始人康康原先在四楼办公,只有几个工位,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几个人了。

    “这个市场太大,还谈不上竞争。”IPO咖啡馆经过前期的摸索,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套路:第一种是每周末举行开放式的项目路演,一般有三四家投资机构、三五十名创业者参与;第二种是闭门的项目路演,一家投资机构每次看3~5个项目,这样就能避免开放式路演聊不深的缺点,双方面对面双向选择;第三种是开展技术主题的沙龙,探讨技术难题。此外,咖啡馆每周还设法律开放日、媒体开放日等。甚至还打造了IPO智囊团,一个创业者提出自己的困惑,由10个行业的专家帮忙出主意等。

    [相关案例]

    将技术变成成功的创业

    主战场在张江的“i Talk”沙龙是由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所长孔华威等人发起的,这几年,它的阵地逐渐转移到IC咖啡馆。

    正在芬兰访问的孔华威给记者发来微信,详解了“italk沙龙”的运作。

    “我集合了几位计算机教授博士的资源优势,张罗起沙龙。一开始在自己的会议室,每次10多人,每周三一次,不影响大家周末。到了十多期后,有一段工作忙,耽搁了下来,没想到大家主动打电话询问下一期的主题。于是,沙龙继续了下来,改为两周一次,每一次的流程也固定了。通常是创业者讲30~40分钟,接下来是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投资机构也可以一起参与。”

    经过7年的发展,iTalk沙龙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据孔华威估算,这些年参与的人次累计达到1.5万,去掉重复的,也有9000多人参加。

    “沙龙的本质是促进技术和商业之间的循环,我们的核心主题没有变,即将技术变成成功的创业故事,吸引风险投资。”孔华威说。

    在沙龙的志愿者、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副所长张洪为心目中,参与沙龙活动的大部分是在行业里崭露头角,有影响力的人。还有一些参与者即将创业,希望看看行业里领先一步的人是怎么想的。“沙龙活动已经开展180多期了,不同于标准的孵化器,沙龙创始人不会介入企业的运营。只是提供一个场所,希望有影响力的人来影响其他人。相当于一个头脑风暴的场所。鼓吹新思想、新潮流。”

    [点评]

    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超星数字创业学院院长李肖鸣

    以创客为目标客户的咖啡馆,它的主题应该紧紧围绕创客的需求做文章。在国外咖啡馆都有主题,有的是自驾游,有的是创业。创业型的咖啡沙龙可定期发布创业课程,举行各类分享会,增加客户的黏性。它的盈利模式很灵活,可能沙龙不花钱,但要消费,也可能消费不花钱,但要为沙龙买门票。

    以IPO咖啡馆为例,在这里,一杯咖啡就可以待一天。咖啡馆既可以针对初创业者,也可以针对已经创业的,可以对创业者进行细分。它必须要增加创业服务的功能,最好和政府合作,获得政府补贴,生成孵化基地,这一模式还是很有前途的。

    中国电子商务JD联盟秘书长,中国移动商务应用联盟主任邵明

    咖啡沙龙模式的存在主要是基于一个生态圈。创客们社会资源不太多,需要通过这一平台找到投资方。在宽松的氛围下,两者自然对接,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提供了一个相互融合的平台。作为咖啡馆可以每次设定主题,更加有效地匹配信息的藕合度。它起到的是类似于中介、媒婆、中间人的作用。

    增值性的服务很重要,咖啡馆资源整合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这些初创项目的存活率。希望咖啡沙龙能将生态圈建立得更为完善,一旦成熟,就可以在不同区域做连锁经营。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青年
   第A08版:天下
   第A09版:天下
   第A10版:文体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证券
   第A14版:证券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梦想·创业周刊
   第B02版:创·人物
   第B03版:创·品牌
   第B04版:创·视野
   第B05版:创·视野
   第B06版:创·话题
   第B07版:创·聚焦
   第B08版:创·专题
这是咖啡馆 这不是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