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问政
 
标题导航
 
  2014年09月1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图书世界影响力排行榜:国人爱的书,老外不待见
中国图书“走出去”没那么简单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外国人和中国人的阅读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日前公布的一份权威的“2013年海外馆藏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文图书排行榜”让人大跌眼镜——那些入藏海外著名图书馆的中国图书,基本上不是中国国内的热门图书,而国人津津乐道的那些所谓超级畅销书,却没有一本能入西方人的法眼。这种阅读取向的巨大反差,预示中国图书“走出去”之路注定艰难。

    阅读审美大不同

    这份排行榜是根据“全球图书馆联机书目数据”制作而成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据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共有516家出版社出版的37640种中文图书进入世界图书馆收藏系统。这足以反映老外对中国图书的喜好。但一看这份排行榜,一种巨大的反差就扑面而来。去年被国外图书馆收藏最多的竟然是余华的《第七天》。而按照开卷“2013年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七天》在中国的销量只排在小说第8位,远称不上超级畅销书。

    国外图书馆入藏量排第二的贾平凹《带灯》,则更离奇,这本书去年在中国的虚构类图书销售中竟然没有进入前30。

    老外看重的中国图书,国人没兴趣,而国人爱看的图书,老外又不待见。这恐怕正是这份榜单所透出的耐人寻味的现实。出版人李德明对青年报记者分析,从排行榜来看,老外更看重中国的纯文学(50种图书里,有42种属于纯文学之列),而在中国,纯文学恰恰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国人更喜欢的是以青春小说为代表的类型文学——那种属于快餐类的读物。

    图书“走出去”注定艰难

    中国图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走出去”,以期获得世界的肯定。但是口味的巨大差异,又让“走出去”存在先天的障碍——像《小时代》这样的超级畅销书,消耗了大量宣传资源,搞得路人皆知,但国外图书馆真正看重的纯文学作品国人却鲜有关注。自己都不看,难道还能指望老外关注?

    李德明甚至认为,中国肯定还有很多优秀作品比《第七天》《带灯》更适合“走出去”,只是作者名气比余华、贾平凹小,很少被国内舆论注意,他们的图书印制极少,销售更少,国外图书馆不要说闻所未闻,即使听说了而想入藏,可能都无处寻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图书‘走出去’注定很艰难。”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即便排在第一的余华《第七天》,全球入藏此书的图书馆也只有99家,较之此次“全球图书馆联机书目数据”涵盖的全球2万家图书馆,实在不值得一提。这让人不免想起前不久的一则消息,说莫言的作品在美国10年才卖出1万册。余华和莫言都是深耕海外市场的中国作家,他们的书被广泛译成外文,还拿过世界性的奖项。但即使这样,也不过如此。其他中国作家在国外不被待见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李德明看来,中国图书要想“走出去”,提高国人整体阅读品味,加强对优秀作家的挖掘和推广力度,是当务之急。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问政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共青团
   第A08版:青年
   第A09版:专题
   第A10版:天下
   第A11版:天下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青女郎
   第B05版:汽车专刊
   第B06版:汽车·企业
   第B07版:汽车·业界
   第B08版:汽车·资讯
中国图书“走出去”没那么简单
张杰再回大舞台
任重:我也憧憬结婚生子
艺术品拍卖论坛举行
蟋蟀盆博物馆开张
“风暴”席卷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