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亮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4年07月22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值得回忆的事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我志愿,我志愿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扎根西部,服务基层,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西藏、新疆、重庆、云南、贵州……近日,2014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分批前往西部各服务区域出征。
    源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背景下的西部计划已经迈步到了第十一个年头,2081名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在西部基层感受民情,锻炼意志,思考未来。用一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一辈子值得回忆的事。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A 西部计划志愿者分批出征 今年新增贵州服务点

    近日,2014年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仪式在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举行。团市委书记夏科家出席仪式并讲话,他回顾了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多年来的成果和经验,勉励志愿者始终葆有理想追求,自觉坚持学习实践,注重磨炼意志品格,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出征仪式上,团市委副书记刘刚向2014年上海市西部计划项目合作伙伴授牌,由波士顿国际教育提供的在线英语教育服务和上海图书馆提供的大量图书杂志将随出征志愿者一同送往西部受援地。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主办单位代表还向志愿者代表赠送了装备。仪式现场还特别安排了“志愿西部话成长”的分享交流,邀请西部计划的“过来人”分享自己的故事,给予即将出征的“新人们”实用建议。

    今年西部计划项目在原有西藏、新疆、云南、重庆等服务区域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贵州遵义服务点。“新增这一服务点也是跟去年贵州成为上海结对帮扶的对口区域有关,今年我们跟进了对口援助的整体工作进步和安排,希望通过输入志愿者的力量,为该区的发展做一些贡献。”团市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遵义,西部计划志愿者将下到基层的四个县区,共设18个岗位,包括中小学的支教工作,以及乡镇、街道的基层社会管理等。

    出征仪式结束后,赴重庆的25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随即从上海南站乘坐K71次列车出发。此后几天,其余志愿者将分批启程赴云南、新疆、西藏、贵州遵义等中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B 一场深思熟虑而非说走就走的“旅行”

    今年已经是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展的第十一个年头了。2003年,国家全面推开西部大开发计划,该志愿服务项目也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由团市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和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西部计划。

    回首这十一年来,上海共选派了2081名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赴西部开展支教、支医、支农等志愿服务活动。随着项目的深入,也看到西部计划对于西部发展越来越大的影响。

    早在4月,今年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工作就开始启动了,市项目办及各高校高度重视,精心筹备,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广泛宣传,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西部建设和服务的志愿热情。

    全市40所高校的887名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踊跃报名参与,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综合考察报名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成绩、志愿服务、健康状况等方面,最终有165人入选,并接受了民族政策、职业规划、团队拓展、急救医疗、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通用知识的培训。

    “都说在大学里一定要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西部做一年的志愿者,不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旅行’。”团市委书记夏科家在出征仪式上勉励志愿者说,这一年的志愿生涯,一定会成为一辈子中最难忘的回忆。

    C 战胜艰苦和孤寂 在适应中学会思考和享受

    “在这未来的一年里,可能也会有孤寂、有痛苦难忍的时候,但是当战胜它之后,这些会成为志愿者们一生非常弥足珍贵的记忆。”夏科家表示,对于每个西部计划志愿者来说,服务西部是一个非常可贵的经历,对于国家而言,也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国家发展到今天,东部和西部的差距仍然巨大,西部不仅缺政策,更缺的是人才,可能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年、两年的时间也是短暂的。但是数以十万计的志愿者在一起汇聚起来,这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十年过去了,志愿者留给西部的影响,带来的进步,对于整个西部开发,这是一种非常巨大的社会力量。“在很多人注重物质的今天,在大家追求利己、追逐利益的时候,志愿者们则在追求奉献,为他人服务,一种互利的精神,你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每个去过西部服务的“过来人”都会告诉踌躇满志的“新人们”,到达西部基层以后,开展的具体工作和志愿者先前的想象,和目前所处的环境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从一名学生到一个社会人员的不同,也可能是从东部到西部的不同,也可能是从理想到现实的不同。对此,夏科家鼓励说,“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是有惯性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学会适应它,会让志愿者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乐趣。”

    夏科家还鼓励志愿者们在做出扎扎实实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东西部差距如何弥合,西部地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如何去解决。尽管每个人的视野和积累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大家都已天下为己任,都去思考,相信这些问题能够更快地解决,也希望这些思考能成为这一年特殊的成果和记忆。”

    夏科家说:“在西部服务,可能会有很多艰苦的时候,也会有寂寞的时候,但是在这个时候,仰望一下星空,读一本好书,听一段音乐,或者和家人打一段电话,都会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间,也能够找到快乐,享受这一年志愿服务时光。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一生有意义的事。”

    收获爱情 扎根西部

    一个是新疆帅哥,一个是山东妹子,因为西部计划,一起扎根在了重庆。说起杨杰、周晓光夫妇的故事,大家都会为他们的爱情所感动。虽然走到一起扎根西部的过程是一路曲折,但是因为对彼此的爱,对西部的爱,让他们一直选择坚守。

    2008年,还在交通大学读研究生的杨杰和周晓光同时报名了西部计划,又一同被录取前往重庆进行为期一年的西部服务。学农业专业的周晓光被派到了党政办处理日常工作,学生物工程的杨杰则被安排前往区级部门的政法委,从一个工科男突然转变为行政工作人员,还要负责接待群众,身份的巨大转变着实让杨杰花了不少时间来适应。

    “最开始的挑战其实是语言关,很多群众前来询问,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需要其他工作人员的协助我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到我们第一年临走的时候,已经可以从听不懂到听懂,再到简单沟通,这就是一个了解当地的过程。”杨杰说。

    因为天天和基层的老百姓接触,杨杰、周晓光切实地感受到当地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也近距离了解了当地政府是如何运转的。“最大的改变应该是思想上的成熟吧,很多事情并不是原本以为的那样。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苦衷,政府也有自己的难处,这些都启发我更全面地去思考问题。”

    就这样,在这不长也不短的一年中,杨杰和周晓光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当他们对彼此和对西部的爱越来越深,两人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扎根西部。

    一年服务期到期后,杨杰和周晓光回到了学校,为了一圆扎根西部的梦想,两人开始积极准备着,但说服双方家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回想当时,两人只用了“很曲折”三个字来形容。

    与此同时,由于参与西部计划,杨杰休学了一年,为了赶上毕业进度,不得不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完成毕业论文。“还记得2009年的春节,大年三十的下午我还泡在实验室里,晓光在旁边陪着我。那一年春节,我都没有回老家,就是为了尽快完成学业,为了和她一起快点回到心心念念的西部。”

    在随后的选调生考试中,杨杰和周晓光如愿回到了重庆,如今,他们已经成了家,一个在农委,一个在区委组织部继续为西部的发展而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从选择成为志愿者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人生就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无论一年里,或是接下来的几年里发生什么,都要告诉自己勿忘初心,勿忘我们始终捧着一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之心。”

      延期续签 再回西藏

    2013年7月,走出拉萨的机场,迎接廉国强和他的志愿小伙伴们的是明媚阳光和蓝天白云,“西藏真的比想象中还要漂亮啊!”但扛了扛行李,没走一会儿,就开始觉得脑袋有点闷,空气不够用。“把行李搬上楼,就觉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这是廉国强在西藏进行西部服务的初印象,不仅要适应空气的稀薄,酥油茶和青稞的味道,还要适应身份的转变:从一个复旦大学法医专业的准医生到一名西藏自治区团委的办公室秘书。

    从扫地开始,到打电话、发传真、复印会议材料……廉国强开始了日喀则的志愿生活。对于此时此刻的他来说,正在极力感受着和他想象中很不一样的西藏。“之前从未来过西藏,对这里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媒体,实际到了拉萨,才发现这里的基础设施其实还不错,但再往下到县城,各方面就比较落后了。”

    在西藏服务的生活很清贫,廉国强住在办公室最底层的临时宿舍里,没有食堂,平时还需要自己买菜做饭。但是对他而言,这样的生活却能让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

    在一年中,廉国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感觉当地的领导们把我不仅仅看做一名志愿者,而是当成他们的同事。在秘书科,团区委的公众都交给我保管,一些涉密的文件、保密的普查我也参与其中自己来做。”而他最喜欢的是和常委们下乡给老百姓送米、送面,“能够看到最基层的生活状态,并且通过我们的帮助为他们带去一些温暖。”

    在今年7月,廉国强完成了一年的服务期,回到上海。连老家都没有回,他又要在这两天回到西藏,因为他选择了延期服务,继续在原岗位上志愿工作。“和西藏有了感情,而且感觉很多工作刚刚开始上手熟悉起来,所以想再多干一段时间。”廉国强说,让他决定延期服务的还有当地的同事们。“有的老干部在西藏干了一辈子,有的年轻干部则准备在西藏干一辈子。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那种尽职尽责的对于平凡的坚守和忍耐,很打动我。”

    放弃工作 奔向梦想

    虽然获知自己被公司录用了,但是李明明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他要奔向他的梦想:回家乡支教。

    今年本科毕业的李明明老家在贵州的桐梓县,从一个小县城考取上海的知名大学,成为全家人的骄傲。李明明说,从乡村出来求学,更加领会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而在老家,很多孩子还是处于教育资源缺乏的状态,不仅教学设施有限,每天上学还要来回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教师资源更是缺乏。“所以我想成为一名支教志愿者,让孩子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

    大学期间,李明明申请了助学贷款,在所有人看来看,本科毕业的他理应抓住时机找一份好工作,早点把贷款还完。然而,他宁愿放弃一年的工作机会,选择做一名西部志愿者。有缘的是,他这一次来到了贵州赤水支教,离自己的老家很近,“我想这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回报家乡,回馈帮助过我的人。”

    同样有缘的还有来自复旦大学的江睿。政治学本科毕业的他报名成为了西部计划志愿者,并选择前往新疆服务,巧的是,江睿的爸爸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已经在今年前往新疆志愿服务,而父子俩在报名时,并不知道对方都选择了去西部。

    “去西部最艰苦的地方,为的是磨炼我自己的意志。真正去帮助到他人,那种被需要的感觉应该挺幸福的。新疆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和他们接触,也可以帮助我见识到更多的不同。”当然,学习政治学专业的江睿说,去新疆,也能近距离地了解民族实际情况说不定还会将这作为回沪后研究生学习的毕业论文选题。“我很愿意跟少数民族的当地市民交朋友,希望从我自身能为民族团结作一些贡献。”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青年
   第A07版:天下
   第A09版:影像
   第A10版:文体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证券
   第A14版:投资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公益周刊
   第B02版:在行动
   第B03版:志愿者
   第B04版:亮点
   第B05版:亮点
   第B06版:在行动
   第B07版:在行动
   第B08版:益调查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值得回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