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焦点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4年06月2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武侠片淡出主流电影市场
岂能只有“武”,没有“侠”?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温淑雅

    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是中国武侠片代表作之一。

    本报讯 武侠,作为华人界特有的流行文化,以神乎其神的武术技巧、肝胆相照的侠义精神吸引着无数中国人。武侠电影作为这种文化的最好体现,通过镜头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深刻展示着中国武侠的精髓内涵。然而火爆了几十年的武侠片在近年俨然淡出了主流电影市场,面对边缘化窘境的中国武侠片的未来之路又在哪里?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昨天举行的“现实·诗意·侠”论坛中,集导演、编剧、作家于一身的徐皓峰讲述了自己的思考。 

    现实

    武侠片正在逐渐逝去

    中国的侠客多来自社会高层,被淘汰或贬谪的人流落民间,凭能力开掘自己的生路,匡扶正义,所以侠客本身对于时代的文化传承亦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很长时间里,发端于戏曲武行的中国武侠电影,从来都对侠客题材津津乐道。香港的武侠片火了几十年,而内地武侠电影也在1980和1990年代进入巅峰状态。

    奇妙的是,中国人热衷拍武侠片的时候,外国人也拍了很多同类型电影,比如西方的《佐罗》和日本的武士电影。但是徐皓峰认为,国外电影多以直接出手打败敌人为结局,而中国武侠如李小龙的《精武门》侠客等则多以长期隐忍最终出手为套路出现,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人“以德报怨”的心理。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武侠和国外的西部片,中西辉映,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道风景。然而,现在此类电影都日益走向落寞。徐皓峰指出,西部片已渐趋灭绝,武侠片很可能步其后尘。主要原因是,观众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武艺高强、心怀正义的侠客,被认为是帅气的代名词,而现在练武术都被贴上“老土”的标签,当一个东西被认为老旧,那么这个东西将大势已去。 

    但最根本的是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周黎明认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本质的审美情趣日渐消解,服装、建筑等都渐渐功能化,诗意的东西仿佛逐渐从中国人的心中抹去。周黎明说,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温饱问题的必然过程。但在争取温饱的过程中,诗意的淡去,也让武侠片失去了最后一点欣赏的目光。武侠片的逝去似乎是不可避免。

    未来

    “武”和“侠”需相辅相成

    事实上,在人们对于电影的各种热烈讨论之中,武侠片远离话题焦点已经很久了。在众多类型片之中,武侠片也已俨然边缘化。面对因“失意”而变得“无侠”的窘境,未来中国武侠片如何在困境中突围?

    在武侠片的固有概念之中,技术特效无疑是一大看点。但各种特效大片的扎堆,也让观众对原本能够吊足他们胃口的电脑特技习以为常。如此一来,武侠片也就失去了最初重要的一大看点。

    徐皓峰认为,失去了固有的优势,恰恰可以激发武侠片走向深入,以赢取生存之机。在徐皓峰看来,武侠片固然需要特效,但更需要一些特效之外的东西。在他看来,武侠片的气质分为“武”和“侠”,“武”接近技术层面,而“侠”则是精神层面。相比技术,精神显然更为重要。但是现在,一些武侠导演显然患上了“技术依赖症”,以为只要画面做得够炫,影片就会成功。其实这已是一种落伍的想法,一部影片如果只有“武”,而没有“侠”,没有给观众一点精神上的留恋,那就注定要失败。

    而且,精神的东西是很难用技术来解决。徐皓峰举例说,两个人交手时力量相冲、互不松懈的微妙状态,这只有靠演员自身塑造来完成。徐皓峰还提出,中国武侠要传达传统生活的价值观,不能忌讳谈中国的传统美德,以前许多武侠作品都传达的是民族的劣根性,表达流民的、极度自私的价值观。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早知道
   第A05版:早知道
   第A06版:24小时
   第A07版:问政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城事
   第A10版:青年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文体
   第A16版:文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小人物
   第B05版:小人物
   第B06版:市场消费
   第B07版:市场消费·访谈
   第B08版:市场消费·综合
岂能只有“武”,没有“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