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城市目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马航客机失联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27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生晚辈”却毫不逊色:诸圣堂 科林斯柱拱门后的百年回眸
青年报记者 王唯铭 实习生 容易

    “修旧如旧”之后,诸圣堂内部恢复到了1925年刚刚建成时的布置。

       这个教堂的由来

    细数当年上海的教堂,不仅能察觉到数量的众多,还能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教会的文化是如何直接印刻在教堂建筑上,从而丰富了城市的色彩。譬如,它们中有圣三一堂的严谨、经典的哥特式,有清心堂标新立异的转角平面,有鸿德堂的中西合璧的装饰,还有国际礼拜堂的英伦乡村风情。现在,我们将要拓展发现的足迹,去见识一下坐落在复兴中路上的一座宝贵的教堂建筑:诸圣堂。

    依据源头来看,这座创建于1915年的教堂在上海众多教堂中只能属于“后生晚辈”,不过它的建筑样式和做工一点也不逊色于任何其他的基督教教堂,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人无我有”,盖其原因,它是上海仅存的罗马式基督教教堂,它的存在,让上海教堂的建筑形式愈加多样。

    现在我们将思绪作一个穿越。

    1915年,美国圣公会的年轻传教士麦甘霖在今天淮海中路黄陂南路的一条里弄内开始租房布道。四年后,郭斐蔚主教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买下了土地三亩,建造起礼拜堂,这便是诸圣堂的由来。

    然而,这只是一座临时性的房屋,在随后数年中,经信徒不断地奉献,还有麦甘霖和中国牧师汪孝奎的共同筹划,终于在1925年的圣诞节落成了一座新堂,那便是时至今日还展开在复兴中路与淡水路一边的诸圣堂。

    严守古老的传统

    隐匿在四边建筑的包围中,你不走进铁门中是很难一睹诸圣堂的全貌,不过,教堂西北角敦实的方形钟楼和朱红的鳞状瓦片,则能让每个有历史感觉的过客回想起中世纪的亚平宁半岛。

    钟楼严格地遵循着古典建筑的章法,呈现纵向三段式的构造。顶层不同方向的墙面各有三道圆拱,每个拱内嵌有木制格栅窗,四面共为十二扇。一系列显示着精密设计的数字告诉我们,这座教堂绝不简单。

    现在让我们看看教堂的主体形象:红砖砌筑的墙体无疑是教堂建筑的主要象征之一,正立面的底层建有突出的封闭式门厅,开有三道门拱,相对应的是三扇门之间的四组科林斯立柱,都为三根一组,混凝土雕刻,共计十二根。门厅上方的山墙中央有圆形玫瑰窗,再向上则是三角形屋顶了。

    穿过门厅,便进入了主堂,一条狭长的走道迎接着每一位来人。长条形的主堂空间分为左中右三廊,大堂居于中间,在左右两边各有六道连续的拱券开辟出了两条回廊。不像门口精雕细琢的科林斯柱,支持起石拱券的是近现代建筑中更多出现的塔式干柱,而头顶上方清晰可辨五根平行的木屋架,这是老式教堂建筑中支撑木结构屋顶的核心构件。

    继续朝着圣台方向行进,又可见南北两侧的耳堂。没错,是典型的巴雪利卡式教堂,当年即使作为上海最年轻的圣公会教堂,诸圣堂在内外结构上对传统的传承也没有丝毫的怠慢,这与圣公会作为基督新教中最为重视礼仪规范的传统显然有着直接的联系。不论是三、六、十二这些拱券数目,抑或是巴雪利卡式的平面形状,全都能从宗教理念中找到确切的依据。

    斜阳从西侧的玫瑰窗射入,经由窗框分割,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吊灯、砖墙、石柱、地面上,坐在长凳上,你可以尽情地欣赏它所构成的美妙图景。长凳经岁月的打磨已经没有了很鲜明的光亮,诸多部位上的油漆还出现了脱落,个别长凳甚至表面已经开裂,经询问诸圣堂的王翠芳牧师之后,方知它们的历史是与教堂一样的长久。

    再一次的复古追求

    由于历史的变迁,诸圣堂不得不改作了它用,内部装饰多有毁坏。

    上世纪80年代初复堂以来,陆陆续续进行过多次修缮更新,建筑内外的装饰却也随之改变。伴随着维修、装潢,诸圣堂的建筑本身在得到加固、保护的同时,却也一步步地远离了它本来的设计。例如上世纪90年代时,堂内的红砖墙曾经用白色涂料覆盖,突出的是另一种宗教氛围。这样的设计不可谓不美观,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只有还原它最初的面貌才具永恒的意义。

    借着迎接世博会的机遇,诸圣堂得以迎来一次令人惊艳的变化。

    2009年,诸圣堂开始了一场自复堂以来最为瞩目的修缮工程,工程最为重大的一个项目便是对教堂的建筑本身进行了结构性加固,用108根地桩化解了主体建筑倾斜的危机。同时,逐一地剥离了外墙与内部原有的粉饰涂层,使之露出清水红砖墙体的本色,让诸圣堂得以接近它在1925年初生时候的模样。

    五年前的那次工程还给信徒们一个近乎完美的诸圣堂,但在王翠芳牧师看来,仍然还留有一个不小的遗憾。

    就在我们探访诸圣堂的当天,诸圣堂正进行圣台的历史复原工程,完工后,诸圣堂内部将恢复到1925年刚刚建成时的布置。这次在旁人看来不算最为费力的改动实际上是诸圣堂修复中最难以攻克的一关。王翠芳牧师说,复原圣台历史布置的最大阻碍便是缺乏相关的历史资料作为施工依据,因此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无法真正落实。转机出现在2011年,一位教友通过各种努力从国外网站中找寻到了一张记录诸圣堂建成初期内部环境的历史照片,这才使得圣台复原成为可能。调整后,圣台中央悬挂的十字架将被取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富有圣公会教派特色的约柜。同时,原有的讲道席也将依圣公会习惯与一架旋转楼梯连接并设置在圣台的一端。

    当读者阅读这篇文字的时候,整个圣台的复原工程已告完成。现在,当你走过那道科林斯柱撑起的拱门,诸圣堂将为你展开的是近百年前的那个历史场景。

    欢迎读者交流探讨

    来电请致13501734536

    http://weibo.com/1035959870

    创意团队出品

    王唯铭

    (本版面每逢周四出版)

    本版撰文 青年报记者 王唯铭 实习生 容易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马航客机失联
   第A04版:马航客机失联
   第A05版:问政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青年
   第A09版:青年
   第A10版:小人物
   第A11版:小人物
   第A14版:共青团
   第A15版:学记团
   第A16版:影像
   第A17版:城市目击
   第A18版:文体
   第A19版:文体
   第A20版:文体
   第A21版:文体
   第A22版:文体
   第A23版:维权
   第A24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汽车专刊
   第B05版:汽车·车市
   第B06版:汽车·攻略
   第B07版:汽车·保养
   第B08版:汽车·综合
“后生晚辈”却毫不逊色:诸圣堂 科林斯柱拱门后的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