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2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期收益不等于到期收益 外汇理财不能只看预期收益下单
青年报记者 徐可奇

    青年报记者 徐可奇

    本报讯 结构性理财产品标榜的预期“高收益”到底靠谱吗?记者昨日了解到,有客户反映个别外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远逊于预期,而银率金融研究中心的理财分析师建议,客户在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要了解产品详细信息以及风险。

    银率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表示,近日有客户反映某外资银行的两款理财产品收益远逊于预期,理财经理在介绍时表示这两款产品最高年利率达15%,并且没有任何风险。而该银行则表示从未承诺客户预期的投资收益,也从未承诺无风险。

    对于这一情况,银率理财组分析师殷燕敏表示,客户在东亚银行购买的这两款产品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是根据其所挂钩标的的走势以及收益计算方法来确定的。但不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收益计算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对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投资者而言,去理解说明书中的解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比如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两只股票,就会出现不同的走势情况,而不同的走势会对应不同的收益结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一般投资者,很难通过说明书中的数学公式充分理解产品的各种收益可能性。这就需要理财经理对产品进行客观讲解,来帮助投资者理解产品的收益情况和风险情况。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一般都会选择相信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分析师殷燕敏表示,在签署合同时根本就是流于形式,并不关注产品说明书以及风险提示书中各项细节。只有当所购买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或未达当时银行所宣传的预期收益率才会想到维权,但消费者维权一直都很难,因为举证困难。

    根据银率网今年发布的3·15银行服务调查报告显示,在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受访者中,有24.4%的消费者表示曾经历过理财产品的销售误导。在各类误导现象中,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排名第一。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误导销售难以彻底杜绝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以及利益分配与理财产品销售量挂钩的问题仍未解决,银行业务人员出于完成考核指标,夸大收益淡化风险的情况也就在所难免。

    因此投资者也必须加强理财教育,在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不要一味相信理财经理的推介,也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一定要认真阅读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以及风险,依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青年
   第A09版:青年
   第A10版:小人物
   第A11版:小人物
   第A14版:马航客机失联
   第A15版:学记团
   第A16版:影像
   第A17版:城市目击
   第A18版:文体
   第A19版:文体
   第A20版:文体
   第A21版:文体
   第A22版:文体
   第A23版:维权
   第A24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汽车专刊
   第B05版:汽车·综合
   第B06版:汽车·专题
   第B07版:汽车·专题
   第B08版:汽车·综合
注册资本登记制改革以来 新登记企业数量大幅增长
银监会放宽村镇银行支行门槛
预期收益不等于到期收益 外汇理财不能只看预期收益下单
上交所提高所有境外投资者持单只A股总和上限至30%
人民币即期汇率昨日盘中破6.2 分析师:双向浮动阶段已经真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