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青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2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耶鲁大学校长获颁交大名誉博士 他坦言成功之路除了天资情商也重要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上海交大—耶鲁联合中心昨天宣告成立。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昨天上午,市委书记韩正会见了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一行。在下午,作为重要嘉宾,彼得·沙洛维在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与学子们分享为学、为人的心得。同时,他还被授予上海交大的名誉博士学位。

    谈成功:

    智商和情商二者缺一不可    

    原来,彼得·沙洛维是一位充满创意的心理学大师,也是成就卓著的教育领导者。作为一名心理学专家,沙洛维提出了外行人也如雷贯耳的概念——情商。

    沙洛维在刚刚提出“情商”概念的时候,也屡遭学术界冷遇,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终于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他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强调自己“能取得今日成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甘冒一定的学术风险并且坚持不懈”,并鼓励在场学子也这样做。

    沙洛维说,就他个人的理解,智商和情商对于生活和事业成功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步入大学校门,这就足以证明各位的天资。但高智商并不能自动转化成各位在交大就读期间获取了我认为很重要的能力。”沙洛维说,他坚信大家都学会了如何分析复杂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及如何做出高效且高尚的决定。

    沙洛维认为,这些至关重要,因为在任何行业中,这些都是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在美国,这些能力属于 “通识教育”,也是一些大家拥有成功领导力的必备条件。

    谈中美学生:

    中国学生更擅长理解宏观背景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慕名到耶鲁大学求学。那么,作为耶鲁大学新任校长,沙洛维认为,中美学生共同点多于差异性。

    在耶鲁大学里,中美学生有许多相同点,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思维习惯上的一些差距,在学术的关注点上有所不同,“中国或是亚洲学生,更擅长理解宏观背景;美国或是北美的学生,则更擅长关注问题的焦点。”

    与此同时,在耶鲁大学里,中国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一样,给耶鲁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氛围,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生动。

    另外,作为耶鲁大学从事学术及管理工作近三十年、曾多次访问清华、北大、交大等中国高等学府的沙洛维,对于中美教育的差异也有自己的视角。“从历史来看,中美教育的发展确实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但很有趣的一点是,现在中美教育的发展路径却越来越趋同,汇聚到了一起。”沙洛维提及,现在的中美教育,都不约而同关注到了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比如慕课、网络教育、翻转课堂等”;同样,在中国和美国,更自由地去学习这样的理念,也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强调。

    “可以这么说,现在,中美之间在教育领域,比如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和互动。世界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小了。”沙洛维说道。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青年
   第A09版:青年
   第A10版:小人物
   第A11版:小人物
   第A14版:马航客机失联
   第A15版:学记团
   第A16版:影像
   第A17版:城市目击
   第A18版:文体
   第A19版:文体
   第A20版:文体
   第A21版:文体
   第A22版:文体
   第A23版:维权
   第A24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汽车专刊
   第B05版:汽车·综合
   第B06版:汽车·专题
   第B07版:汽车·专题
   第B08版:汽车·综合
耶鲁大学校长获颁交大名誉博士 他坦言成功之路除了天资情商也重要
“梦想创业”专项基金成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