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问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青年调查
 
标题导航
 
  2013年10月17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特殊教育率先尝试医教结合
特教学生每人都将拥有个性康复课程

    老师教小朋友识字。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本报讯 每人建立一个档案,随时跟踪,老师和医生合作共同设立专门的个性化课程。这是本市特殊教育正在开展的医教结合研究。市教委表示,上海的医教结合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将聚焦视障、听障、智障、自闭症、脑瘫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精准的分析,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课程。

     教学遵循医学建议效果更好

    宝山培智学校是宝山区唯一一所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共有学生129名,大部分学生除了中重度智障之外还伴有其他多种残障问题。培智学校校长张洁华告诉青年报记者,医教结合的开展,让老师学到了许多医学知识,这些医学知识对特殊学校的老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不仅仅是单纯的智力障碍,大多数还伴随其他的身心障碍,有些身体病症会随年纪长大才出现。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能力才有可能发展。”

    医学建议,这是康复的起点。以往医生诊断后只有三个字“自闭症”,教师无法了解孩子不同的、特有的优势与问题。小聪上课会一刻不停地奔跑,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医学介入使老师了解到,孩子虽然听觉输入不行,但很小就认识汉字,对图形敏感,记忆力超强,视觉输入通道特别发达。“有时候课堂PPT上只要打入一小行字提醒他坐好或仔细听,字体小到其他孩子几乎都不会注意到,但小聪都能发现,并按照指令要求行事。”如今,进步飞快的小聪,已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老师助医生提供治疗方案

    曲阳第二幼儿园王熙珍老师表示,该幼儿园的学前融合班中自闭症儿童占60%以上,在长期实践中发现,自闭症幼儿通过“医教结合”教育训练,医生帮助老师从医学角度更好地了解症状,老师则从教学的角度为医生治疗提供意见,双方合作能使孩子改善障碍、获得更好的学习技能,最大可能地融入集体。

    她举了个例子,自闭症儿童小飞认知能力较好,但他对环境的改变表现出强烈的不安,经常会情绪失控,每天要问上百遍“我接下来干吗?”医生也拿他没办法。教师这时提供了一个想法,叫“自我设计”训练。即设计虚拟时钟,将孩子要完成的活动或一日作息拍成照片,制作成小卡片,然后由孩子自己将卡片与时钟进行匹配,使凌乱分散的信息一目了然地出现在他眼前。果然效果很好,小飞“心定了”,也能自控了。

       率先开展残障儿童入学评估

    据悉,2012年9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残疾儿童入学前的健康检查和综合评估,这是本市推进医教结合的新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沪上每名残疾儿童入学时都会有一份《上海市残疾儿童入学健康评估表》相伴,便于学校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和康复方案。

    在沪上所有辅读学校,教师们根据新生评估结果,为每一个残疾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和保健方案。如:盲童学校的老师根据评估结果,对低视力、全盲和多重残疾学生采取分类编班,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青年调查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青年
   第A09版:青年
   第A10版:青年
   第A11版:问政
   第A15版:学记团
   第A16版:影像
   第A17版:城市目击
   第A18版:文体
   第A19版:文体
   第A20版:文体
   第A21版:文体
   第A22版:文体
   第A23版:维权
   第A24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汽车专刊
   第B05版:资讯
   第B06版:汽车·评测
   第B07版:汽车·专题
   第B08版:汽车·资讯
特教学生每人都将拥有个性康复课程
国税系统再成招考热门去向
9月份本市CPI
同比上升2.5%
上海海关试点口岸分流属地查验
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上海排名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