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维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13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点“手机进液”说法引质疑
经协调 华为同意为用户免费换主板

    曾先生质疑华为服务网点二次检测后,才提供手机进液的证据。

    青年报记者 丁嘉 摄

     新浪微博:@青年消费投诉

    栏目合作:市民信箱 mail.sh.cn

    老罗帮你忙

    13801898568

    青年报记者 俞韡岭

    本报讯 曾先生向与本报合作的市民信箱“市民热线”反映,今年6月上旬刚买的手机被华为一官方服务网点检测出手机进液,被告知因人为造成故要支付1000多元的换主板费。曾先生发现,网点在两次检测手机后才提供进液证据,故对检测的专业性、真实性提出质疑。厂家售后表示,手机耳机插孔处确实发现霉斑,两次检测受网点条件所致,愿为曾先生手机作免费维修。

     二次检测查出“进液”证据

    曾先生今年6月7日购买了一部华为MT1-U06 MATE手机,7月14日,他在更换SIM卡时发生了问题。曾先生想将联通卡更换为移动卡,插进移动的SIM卡后,手机主屏幕显示“检测不到SIM卡”,他试了几次后手机均无法识别。曾先生拨打华为售后热线,客服建议其到位于闸北区长安大厦的官方服务网点检测。

    青年报记者采访中得知,7月16日曾先生将手机送至网点后,前台人员就将插有移动SIM卡的手机送至一间封闭的检测室,约10分钟后,曾先生被告知手机进过液体。“工作人员打开后盖,给我看说两个进水标签变红了,所以是人为损坏,不能免费保修,需要更换主板,费用要1000多元。”

    根据曾先生的说法,他虽然确实看到进水标签变红,但也发现当时标签周边无进液的痕迹,认为网点光凭此就让他掏钱说不过去。“这个手机是个备用机,因为屏幕很大随身带不方便,基本放在轿车里,连家里、办公室都很少放,平时使用也挺小心,怎么可能进水?这部手机买来就2699元,使用一个多月就叫我再出1000多元,我不能接受。”曾先生说。

    于是他当场拨打华为售后热线表达困惑,网点随后接到热线反映后再将手机拿进检测室查看。曾先生回忆,约20分钟后,维修人员带着手机出来,指着耳机插孔处称有黄色粉末存在,说明有腐蚀,是进过液的痕迹。

    但曾先生认为,从手机背面来看,耳机插孔处在左侧上方,进水标签分别在右侧上、下方,“两者距离差好几厘米,能证明有因果关系吗?如果网点说法属实,那么第一次检测后为什么不告诉我黄色粉末的存在?”

    正因为基于种种不信任感,曾先生拒绝掏钱维修,要求免费保修。

     华为最终同意为用户免费换主板

    青年报记者向华为售后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后,厂家2034号售后客服8月1日上午来电称,厂家也收到了网点第一时间对此事的回复,目前已同意曾先生提出的免费维修要求。记者当天下午致电曾先生后得知,该网点和华为售后热线均已致电他承诺可免费维修手机。

    据该客服的说法,防水标签变红只是作为产品是否进液的一个判断标准:“这是网点现场师傅检测的一个衡量标准。如果手机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它的防水标签是变红的,不过就算防水标签不变红,也不代表手机一定没有进液。”他进一步表示,是否进液更多的是要看有没有一些明显的腐蚀、发霉的痕迹。“用户说的耳机孔黄色粉末这个情况,我们也跟现场师傅详细了解了一下,其实就是霉斑,可能是这种表达方式让曾先生产生了一些疑问。”至于为何网点要用两次检测才能看出手机插孔有霉斑,客服说是受网点条件有限所致,“毕竟不是像我们厂家这么准确”。

    此外青年报记者被告知,因为主板是手机最主要的硬件,所以华为手机更换的主板费用一般占到手机市场价的80%,“价格会偏贵一些,尤其是我们重点打造的一些机型”。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问政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青年
   第A08版:青年
   第A10版:天下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理财
   第B03版:证券
   第B04版:投资
   第B05版:旅游专刊
   第B06版:旅游·亲子
   第B07版:旅游·过节
   第B08版:旅游·攻略
通过齐家网买家具 顾客不满送货晚
网点“手机进液”说法引质疑
青年消费投诉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