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24小时
 
标题导航
 
  2013年06月2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空授课历时40分钟 王老师用五个实验带领大家领略奇妙太空世界
这堂课像一支画笔,很大地启发和开阔孩子们的思想、视野

    王老师开始授课。

    质量测量

    神奇单摆

    旋转陀螺

    奇妙的一刻,是从王亚平的亮相开始的。她像条鱼儿一样游向镜头,稳稳站在了同伴聂海胜和张晓光的中间。昨日,神十航天员在中国人的太空之家——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我国第一次太空授课。

    在短短的40分钟里,航天员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太空上,为大家展示了许多有趣的试验。此次“地面课堂”设在人大附中,300多位师生有机会与航天员互动。与此同时,本市120多名青少年航天科技爱好者齐聚中福会少年宫,一起聆听来自天宫一号的授课。而在上海40多所航天特色学校,以及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里,小航天爱好者们也津津有味地观看了这堂难得的“公开课”。

     本版撰文 记者 严柳晴 刘晶晶(除署名外)

    10时11分,开始上课。

    王亚平鱼儿一般向舱内摄像机游来,她是本次授课的主讲。指令长聂海胜则当起了“助教”,负责配合“主讲”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是这次授课任务的摄像师。

    “同学们,你们好。”随着王亚平温柔的声音响起,在中福会少年宫的青少年不禁欢呼起来:“上课了,上课了!”此刻,在上海市航天特色学校——闵行第三中学,收看“太空授课”也成为全校的盛事。

    为了热场,王亚平拿聂海胜开起了玩笑。聂海胜表演完太空凌空悬坐“神功”后,王亚平表示这不算什么,“我还有‘大力神功’呢。”说完,她用一根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摇摇晃晃向远处飘去。

    安静的人群中传出连声嗟叹。几个坐立不安的男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真神奇。”

    航天员的表演给同学们带来了疑问:在地面上,人们一般用天平、台秤、托盘秤、杆秤、弹簧秤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从而计算物体的质量。那么,失重环境下,航天员是怎么知道——他们是胖了?还是瘦了?

    只见,聂海胜打开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他一头衔着支架,人水平悬浮在空中。王亚平轻轻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

      》解读

    太空称重

    天宫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加速度。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还设计了一个系统测出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算出身体的质量了。

    航天员们测完体重之后,王亚平又取出一个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单摆是物理课程中的经典实验。”闵行三中物理老师程家娟介绍,“单摆实验”在现今使用的高一教材拓展性课程中有涉及。

    电视屏幕里,同学们看到也是同样的装置——一个和学校实验室装置一模一样的T型支架,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钢球。王亚平把小球轻轻拉升到一定位置放手,小球并没有出现地面上常见的往复摆动,而是停在了半空中。

    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T型支架的轴心做圆周运动——而在地面对比试验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力,给小球一个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绕轴旋转。“这个实验同样和失重有关系,同学们不妨思考一下失重的定义,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坐凌霄飞车,坐电梯。是不是也会有‘失重’的体验?”

    “在太空中,什么都会失重吗?”正当学生提出疑问时,航天员演示陀螺实验。

    王亚平取出一个红黄相间的陀螺悬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向前移动。紧接着,她拿出一个相同的陀螺,先旋转起来再悬浮在半空中,这一次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则不再翻滚,而是保持摇晃状态向前奔去。

    奇特的“体重仪”、重复着单摆运动的小球、不停翻滚的陀螺……随着“太空课堂”中一个个奇妙的实验不断展开,在中福会少年宫观看的同学们都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了。

      》解读

    变与不变

    实验中小球没有来回摆动、而是悬浮或者做圆周运动,是太空中的失重现象导致的。同样因为重力环境的不同,在太空中轻轻推小球一下,小球会在细绳的牵引下做圆周运动。

    此外,转动的陀螺具有定轴性,定轴性遵守角动量守恒原理——在没有外力矩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角动量会保持恒定。航天员瞬时施加的干扰力不能产生持续的力矩,由于角动量守恒,旋转陀螺的旋转轴就不会发生很大改变。

    “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王亚平拿起一个航天员饮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泻而出。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

    “这是水面张力实验。”宇航学会副秘书长赵金才向在闵行三中观看的同学介绍。

    接着,王亚平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只是偶尔会甩出几颗小水滴。随后,王亚平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

    紧接着,王亚平慢慢地向水膜注水,不一会儿,水膜就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产生了两个标准的球形气泡,气泡既没有被挤出水球,也没有融合到一起。随后,王亚平又用注射器把少许红色液体注入水球,红色液体慢慢扩散开来,晶莹透亮的水球变成了“红灯笼”。

    见同学们对“太空泡泡”兴趣甚浓,赵金才建议:不妨在家尝试一下表面张力的实验。实验器材很简单,只要一张表面略毛糙、吸水性较好纸、一根针、一杯水即可。把针放在纸上,再把纸放到水面上,针能够飘在水上,不沉下去。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看完太空授课后说:“这堂课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简单展示了几个知识点,而是像一支画笔一样,为孩子们描述了一个与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它会很大地启发和开阔孩子们的思想、视野。”

     》解读

    魔幻水球

    这两个实验均展示了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液体表面分子有被拉入内部的趋势,导致表面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这种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绷紧的力,就是表面张力。只不过,在地面上,液体表面张力难以抗衡地球引力的影响,只有经过特殊处理的肥皂水、富含无机盐的矿泉水才能表现出比较强的张力特性。 

      》互动

    如何分辨上下方位?

     同学:你们在太空里还有没有上和下的方位感呢?

     王亚平:嗯,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这样吧,让我首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杂技。不过呢要请指令长帮一下忙,先把我转90度。现在呢,对我来说,这边是上,这边是下。好,请指令长再把我转90度,现在呢,对于我来说,这边又是上,这边又是下。好,让指令长把我转回来吧。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吧?在太空中我们自身的感觉,在方位上无所谓上和下的区别,无论头朝向哪个方向,我们自身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不过在天宫里,为了便于工作和生活,我们也人为地定义了上和下,并且把朝向地球的一侧作为是下方,并铺设了地板。

    实验用水可以循环吗?

      同学:这些实验用水是从地面带上去的吗?可以循环使用吗?

     聂海胜:我们天宫一号上使用的水都是从地面带上来的。在太空,资源的循环利用非常重要和有价值。这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硕大的设备,因此在短期飞行当中,一次性用水更经济。我国的空间站将采用先进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技术,在天宫一号里,我们也进行了部分关键技术的验证实验,我国科研人员将把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成为运行高效、节约的空间站,谢谢。

     天上能看到太空垃圾吗?

    同学:在太空中能看到太空垃圾吗?天宫一号有防护措施吗?

    王亚平:在我们飞行的这几天,还没有看到太空垃圾。不过事实上,太空垃圾确实是存在的,虽然它与航天器相撞的几率很小,但是数量却不少,而且一旦与航天器相撞,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发射前,我们就对太空垃圾进行了预警分析,也对我们的天宫一号制定了相应的规避和防护措施,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谢谢。

      怎么应对失重对身体伤害?

      同学: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失重环境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聂海胜:在太空,航天员会遇到失重、噪声、狭小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失重会造成人体心血管失调、肌肉萎缩等,为了有效地对抗失重,我们通常采用体育锻炼、药物和体液重新分布等办法来进行保护。这次我们从地面带来了很多设备,例如企鹅服、套袋、拉力器、自行车动量计等。我们现在上课的这个小讲台,就是由一个自行车动量计改造的,等一会儿上完课之后,我们马上把它组装成为一个太空锻炼的自行车,谢谢。

     航天员能看到UFO吗?

    同学:能看到UFO吗?星星还会闪烁吗?

    王亚平: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问题。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还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UFO。由于我们处于大气层之外,没有了大气的阻挡和干扰,所以我们看到的星星格外的明亮,但是看到的星星就不会闪烁了。同样,由于没有了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另外呢,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就是现在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我们每90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感想

    留遗憾

    浦东进涛小学的三年级学生赵冰雪是个太空模型迷,她的梦想是将来做个建筑师,最希望能到太空中造出漂亮的房子。昨天上完课,赵冰雪告诉记者:“真有意思,从没上过这样的课。”唯一让赵冰雪觉得遗憾的是,不能像北京的小朋友那样直接和航天员对话。“我有好多问题想问他们呢,在太空喝水是不是很困难?吃饭吃些什么呢?在太空中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更信服

    上海敬业中学高二(6)班的孙鑫则更加“理智”。上完这堂课,她觉得一直听说的那句话“地球和太空的环境差别很大”终于“眼见为实”了,“真的是亲眼看到才觉得信服。”孙鑫的爸爸以前是做天文望远镜的,从小就听父亲谈论说宇宙有多么神奇,她还有个好朋友是个狂热的天文爱好者,立志成为天文学家。孙鑫因此也一直对太空科学很向往,昨天的课则让她对未来有了更多憧憬。

      受启发

    上海位育初级中学的物理老师吴萍表示,本来挺担心初一的学生会听不懂航天员的课,但很明显这样生动的对比实验让孩子们理解起来更容易。“用实验和互动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上课方式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吴老师表示。

    》释疑

太空授课“很值得”

    昨天,我国首位“太空教师”进行太空授课。但是有网友质疑:太空一课代价高昂,究竟有何意义?针对疑问,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航天科普专家李必光称,国外早已有太空授课的先例。直面太空课堂,更能唤起青少年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情。

    “太空授课”在我国并非先例。美国女教师芭芭拉·摩根在2007年做过太空授课。她通过视频,给爱达荷州的学生上了25分钟课。我国此次太空授课的时间比美国当年更长。这些时间是否花得值得?

    “很值得。”李必光回答,有人提出,航天员应该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科学实验。但绝大多数孩子们不会对尖端的实验有兴趣。“太空授课”可以充足的时间来演绎各种物理现象。航天员在太空,孩子们在地球,“天地互动”,能唤起他们对航天的热情。

    现今航天科普活动频频。但解释“宇航员的太空生活”等问题时,所使用的科普视频教材只能引自国外。这次太空授课则是中国版本,中国航天女教师会让青少年倍感亲切。“这不仅是科普教育,也会给孩子们带来民族自豪感。”李必光说。

      记者 严柳晴

    选神十,时间更充裕

    我国原定由神舟九号航天员在太空为青少年授课,但后来因任务紧张而取消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介绍,神舟九号时,我国已经具备了太空授课的条件。神舟九号在轨运行时间为13天,神舟十号在轨运行时间为15天。从时间上来看,神舟十号的时间相对于神舟九号来说更加宽裕。

    此外,因为神舟十号和神舟九号有较好的继承性,优化了航天员的工作程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项目的时间余量,这样的安排更加适合航天员开展太空授课。

    此前,神舟十号飞行主要以科学试验为主,本次神舟十号共承担三十余项科学试验,是神舟九号的两倍多,主要包括航天器技术、航天医学和公益活动等,航天员在授课时也是在做实验。

    美国女航天员摩根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物理概念,所以后者科技含量较高,但难度也较大。

     据《法制晚报》报道

    选在10点,便于收看

    焦维新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太空授课的时间安排首先会考虑航天员整体的工作安排和准备,其次还要考虑中继卫星等下传通信方便的时间。再次还要考虑方便组织学生收看,达到授课效果。

    从时间安排上来看,这次太空授课时间为40分钟。上午10点左右这样的时间段会便于学生收看。按照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组合体运行速度推算,100分钟围绕地球转一圈,也就是授课时间里,组合器围绕地球转了半圈。

    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组合后,按照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来运行。按照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组合体运行轨道应该是在距地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上。通常来说,组合体运行轨道是不变的,如果出现大的轨道偏差,还需要进行轨道维持。专家认为,在授课的时间段内进行轨道维持的可能性不大。

      据《法制晚报》报道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24小时
   第A04版:时事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时事
   第A10版:事件
   第A13版:证券·看盘
   第A14版:证券·选股
   第A15版:财经·综合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青年视角
   第B03版:早知道
   第B04版:帮你试
   第B05版:微生活·百态
   第B06版:微生活·校园
   第B07版:微生活·网兜/城市
   第B08版:专题
   第B09版:专题
   第B10版:互动·维权
   第B11版:城市目击
   第B12版:文娱
   第B13版:文娱
   第B14版:体育
   第B15版:体育
   第B16版:体育
这堂课像一支画笔,很大地启发和开阔孩子们的思想、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