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公益心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3年05月07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汶川到雅安的5年间 5个公益 相关人的变化
以前草根公益一个月 也就一两场现在每周数不清 以前联欢会也算公益 现在不盲目去灾区才是公益

    2012年,廖瑛在公司举办的义卖活动中。

    2008年汶川地震后,廖瑛和公司的志愿者前往都江堰为当地学生送校服。

    2012年,徐历作为世界杰出青年代表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会议。

    2010年,徐历到云南九甲乡进行支教考察。

    2011年,彭浦新村街道组织企业志愿者到居民家中作家庭用电安全调研。

    2013年,青年家园和彭浦新村街道共同举办活动。

    》企业公益项目人

    廖瑛 安利公共事务副总监

    不再找急匆匆找上门来的合作

    不再做一些碍于情面的面子捐赠

    从单个活动到长期项目 

    2001年,廖瑛加入了安利公司,负责上海营运区的CSR工作。这是一个在当时并不太广为人知的词,廖瑛对它的认知也远没有像现在这样成熟和完整,但是经过多方筛选,她理性的选择了企业公益的开展模式:与专业公益机构合作。 

    上海慈善基金会成为廖瑛选择的第一个合作伙伴。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秦怡等艺术家倡导的“点亮心愿”的项目,帮助老年人完成白内障手术。项目进展很顺利,受益老人们的反馈也很好。随着安利做企业社会责任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寻求合作的机构也越来越多。“无论是谁找来,我们觉得值得做就做了。那时公益理念是有的,但做的时候却没那么系统,也没有当成一个企业的战略。” 

    安利最初的公益项目主题五花八门,有助老的,也有关爱儿童的,还有献血的。形形色色的合作中,也让廖瑛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不再找着急找上来的合作,而是选择有公信力稳定的合作伙伴。不再做一些碍于情面的“面子”捐赠,而是选择能够带动员工一同参与到活动中、而且能够长期持续的项目,教育员工做一个有爱心的社会公民。

    从做“加法”到做“减法”

    随着部门成熟,廖瑛开始有了人员逐渐壮大的CSR团队。而基于做持续项目这样的公益理念,也让廖瑛和市慈善基金会、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机构培养出了近十年的默契。而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跟廖瑛刚入职时相比,现在一个月做的项目要比当时一年做的项目还要多。 

    摊子越铺越大,一年的公益日历越排越满,廖瑛在这时开始选择做“减法”。所谓“减法”,一是整合,二是聚焦。同样是儿童类的公益项目,将儿童艺术节的活动与暑期爱心课堂、儿童福利院的三个活动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和以前的项目进行嫁接。虽然从“量”上看是减了,但是“质”却更高。而在2011年安利公益基金会成立后,对于公益服务对象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聚焦,从原来的儿童群体更聚焦在“贫困儿童的营养和教育”这一范围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公益项目开展。

    》公益组织代表

    徐历 飞扬华夏青年公益理事长

    公益组织以前靠单干 现在靠“连锁”

    从做公益音乐会到支持性NGO

    2009年,在财大的小礼堂,一场古典吉他四重奏的公益音乐会即将举行。然而,一百个人的场子里,却只来了一个听众。这让活动的发起人,充满公益理想的毛头小伙徐历受到重重一击。那时的他刚刚毕业,信心满满公益创业。活动虽有回应,但远低于他的预期。

    直到一次带农民工孩子去航海博物馆的公益活动,徐历突然发觉,要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有责任地生活,靠音乐是剑走偏锋,通过志愿者活动做公益才是更有力量的引导方式。在成功举办了两场公益组织走进高校大学生的“伙伴计划”活动后,上海有了一家名为飞扬华夏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注册NGO。

    注册不久,徐历顺利地拿到了两个市里面的招投标项目,然而,在实际项目落地过程中,其中的一个为老项目却遇到了困扰。由于服务的街道自己也要开展一个为老项目,服务对象是同一批,所以当徐历寻求街道对接时,街道并不是特别配合,项目几经波折,才最终得以开展。这件事情也让徐历认识到项目设计到项目落地,其中要走的路其实很长。

    在经历了一些创投标大赛后,徐历的飞扬华夏在从一家服务大学生的NGO转为服务社区的机构后,再次转型成为一家为社会组织、企业、政府等提供支持性服务的公益组织。

    从“光杆司令”到开“连锁”公益

    五年间,虽然从一个“光杆司令”变成了一个20人的“老板”,但是徐历依旧坚持每一次都到社区去做基层调研。“社区居民的需求多样化、动态化,作为项目的主要设计者,我们必须到基层倾听声音。”同样的一道业余生活爱好选择题,五年前老年人选择的最爱是听评弹,而五年后,徐历得到的答案却是烹饪。需求的再造,紧跟而来的就是公益项目的改变。在徐历提供的对接服务下,老年婚纱照、老年烹饪课等一些对老年人而言新鲜无比的公益服务,开始在许多街道开展。

    与此同时,徐历还干了一件创先河的事情。他在上海开办起了“连锁”公益,飞扬华夏从最初的一家到现在徐汇、长宁、黄浦、杨浦四个区的四家机构,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家的服务内容也根据这个区域的特点而进行定位。徐历并不知道,他这样的创举会不会引来其他公益组织的跟风热潮,但他相信,上海的每个区县未来都会有飞扬华夏的“连锁店”。

    》政府工作者

    邬晓鸣 闸北区彭浦街道团工委书记

    以前开联欢会捡垃圾就算社区公益

    现在整合社会资源更偏重民生需求

    从模范人物到平民英雄

    2008年7月,刚刚从区房地局挂职锻炼回来的邬晓鸣接手了街道团工委和文明办的工作,开始和公益及志愿者打起了交道。

    在刚开始接手公益项目时,邬晓鸣对于公益的理解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公益人物都是很高尚的,头上顶着很多光环。手上的公益项目大多也都是围绕道德模范评选,优秀人物评选之类的活动。“潜意识里都觉得,非常高尚的,事迹非常感人的,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的,有很多奉献精神的才能算是公益人物。”

    而五年后,更让邬晓鸣忙碌的却是对“平民英雄”的推广。公益不再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崇高,而是在生活中充满人情味的付出和感动。去年团市委提出“随手公益,快乐志愿”的倡导,邬晓鸣也应时策划起了感动彭浦的十大人物评选,投票选举出的有退休老师,社区民警,居委干部等等,对于很多社区居民而言,这些人就是身边熟悉的普通的邻居、党员或者同事。

    “现在越来越注重身边好人好事的挖掘,他们的事迹并不那么催人泪下、感天动地,他可能只是做了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却很有意义。我们希望把这样的小事整理起来,讲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行为也更容易推广。”

    从“孤军奋战”到广纳公益伙伴

    2010年对邬晓鸣的工作开展来说,是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不再“孤军奋战”做公益,而是找到了合作伙伴:NGO。2010年千人看世博的公益项目,邬晓鸣组织了社区的50个贫困家庭学生和50个藏族孩子一同参加,活动的具体落实则交给一家公益组织来执行。在此之前,无论是街道团工委还是文明办的活动,都是运用体制内的资源开展,而这一次运用社会资源进行合作的尝试,开启了社区公益的新模式。

    同样是一个慰老的活动,以前街道开展的形式无外乎将老人聚集起来,让志愿者唱个歌、跳个舞,而现在,NGO会用他们的渠道引入老年陶艺课,教老人做陶艺,每一件作品背后还有一个充满时间味的故事可以说。“以前做社区志愿者服务,就是捡垃圾、站马路这样的‘老传统’,但是现在很多做法和思路更偏重社区民生需求,越来越偏重生活实际。”公益组织的项目新颖度和执行力让邬晓鸣对NGO慢慢有了由浅入深的认识和认可。

    2011年3个合作项目、2012年5个、2013年计划8-10个……邬晓鸣和公益组织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也和很多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成为了可以一起吃饭、看电影的朋友。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时事
   第A05版:时事
   第A06版:时事
   第A07版:互动·维权
   第A08版:事件
   第A09版:事件
   第A10版:微生活·网兜
   第A11版:微生活·百态
   第A12版:专题
   第A13版:早知道
   第A14版:财经·综合
   第A15版:证券·选股
   第A16版:证券·看盘
   第A17版:文娱
   第A18版:文娱
   第A19版:体育
   第A20版:体育
   第A21版:影像
   第B01版:公益心周刊
   第B02版:公益心周刊
   第B03版:公益心周刊
   第B04版:公益心周刊
   第B05版:公益心周刊
   第B06版:公益心周刊
   第B07版:公益心周刊
   第B08版:公益心周刊
以前草根公益一个月 也就一两场现在每周数不清 以前联欢会也算公益 现在不盲目去灾区才是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