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青年视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2年12月05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吐为快
“门票免费”还须探寻市场之道

    □宣华华

    “风景名胜区的长远发展目标是门票免费,回归公益性,这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如生在此间举行的《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新华网)

    近年随着“黄金周”制度的推行,旅游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旅游出行已成为一大消费热点。然而,动辄几十元上百元的景区门票,也越来越令人诟病不已。如今,主管部门提出风景名胜区“门票免费”的长远目标,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应当指出的是,真想把这件好事扎扎实实办下去,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之外,更多的还须探寻市场之道。

    很现实的问题是,风景名胜区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正常的维护和运营,乃至进一步的保护性开发。假如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撑,恐怕对于大多数仍将受限于“吃饭财政”的地方来说,都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而,最终只能还是借助“市场之手”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门票免费”的长远目标。其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把市场力量与公益责任进行有机对接,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市场化”了之。

    在这方面,杭州西湖是国内迄今最为理想的案例之一。众所周知,西湖景区的主体是免费对外开放,由当地政府负责日常的维护运营,其所需资金则来源于西湖景区带动周边各类服务业所产生的税收,这早已形成一种可持续的成熟模式。应当意识到,“西湖模式”成功的关键,恰恰在于当地政府正确地运用了市场规律,实现了良性循环。

    当然,“西湖模式”的成功也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并不能简单复制。最重要的是,我们从“西湖模式”中能看出,假如地方政府做出正确决策,还是有可能更好地运用市场规律。比较而言,国内一些仅仅依靠高票价维系的风景名胜区,或者是一味地强化地方政府的主导,或者是把景区承包给某个私人老板了之,并没有真正运用好市场规律,未能在更深层次上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其实,无论是旅游产业内部的经验,还是近年软件、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的经验,“免费”策略运用得当的话,完全可以实现比“收费”更高的收益。具体到风景名胜区来说,在“免费门票”与地方收入、公益性之间,一定还有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放弃一些小利,尤其是放弃一些个人和部门的私利,才能真正拥有“免费的智慧”,并最终创造“多赢”奇迹。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时事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事件
   第A09版:事件
   第A12版:证券·荐股
   第A13版:财经·综合
   第A14版:证券·选股
   第A15版:证券·看盘
   第A16版:青年公益联盟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青年视角
   第B03版:早知道
   第B04版:微关注
   第B05版:微生活·校园
   第B06版:微生活·网兜
   第B07版:微生活·百态
   第B08版:青女郎
   第B09版:互动·维权
   第B10版:互动·新知
   第B11版:文娱
   第B12版:文娱
   第B13版:体育
   第B14版:体育
   第B15版:体育
   第B16版:广告
民心工程
莫让民众揪心
杜绝“强势”左右百姓利益
极具私密性的银行卡竟被当成商品公开买卖
“门票免费”还须探寻市场之道
官员财产公示试点顺应民意
“美国式过马路”有多少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