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城市目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青年调查
 
标题导航
 
  2012年11月3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总会:大班们的游戏场所

    新上海总会如今是华尔道夫酒店。

    拱形玻璃天棚与大理石巨柱仿佛让人穿越到了维多利亚时代。

    大厅南侧110英尺长的酒吧台。

    1908年

    天际线或许就在此构思

    先请想象这是1908年的某个下午,三层砖木结构的上海总会。

    从它二楼大餐厅的窗户向外望去,早已不见当年上海乃至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的礼查饭店,可以见到的,应是帆樯林立的盛况,熙熙攘攘的江景,气象台上高高张挂着的、表示气象符号的各色彩旗,也应见无数野鸟从江对岸浦东田地慵懒地扑翅而起,掠过浩茫的江面,旋即消失在了上世纪初的纯澈天宇中。

    那个时候,云集于此的许多洋行大班,正处于相当惬意的情感状态中:有人在餐厅里做成了饕餮之徒;有人在酒吧里,一边喝着纯正的威士忌,一边思念起苏格兰高地的万般景象;也有人在窗户边探头张望,将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定在沿新月形江堤一路而去的或高或低的建筑上。那时,这些建筑中已有轮船招商局那幢罗曼复兴式建筑、华俄道胜银行大楼那幢古典法式建筑以及伫立南京路口的文艺复兴式的汇中饭……当然,眺望着的大班是看不到后来诞生的许多伟大的“石头建筑”,譬如怡和洋行大楼,譬如汇丰银行大楼,譬如沙逊大楼,但他会敏感到已隐约呈现的外滩天际轮廓线,会感觉到此处气象已经完全不输给印度的孟买、加尔各答,甚至有伦敦、巴黎、纽约的味道了。

    可以想象云集上海总会的大班们分别来自于下述洋行:老沙逊、怡和、仁记、兆丰、公平、太平、通和、德和、有恒、泰来、永顺、元芳、和记、裕盛、隆茂、字林,他们相聚于此,只为商讨一个重大议题:如何将年代甚久因而显得陈旧、落伍了的上海总会作个彻底改造和重建。

    他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这些人中,应该有着无出其右的哈同先生。

    1851年

    英国大班的上海励志故事

    哈同出生于巴格达,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后来的命运竟然会与上海交集。说起他的童年生活,那真是“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拾过煤块、捡过破烂,人生不是一般般的悲惨。1856年,哈同随父母迁居印度孟买,同年加入英国籍,巴格达的哈同变身英国哈同,这对他的人生十分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命运的改变基于1872年,当他还只有19岁时,便只身从印度来到香港地区,一年后,那正是英帝国领事总馆在外滩源一地再次伫立而起,哈同来到上海,口袋中装着区区的6个银元。

    哈同在沙逊洋行打得第一份工是做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管门人,但后来的历史这样描述这个内心充满了火焰的管门人,“他以同样为犹太人的老板沙逊做自己的榜样,并立志要超过已在上海滩颇有名声的沙逊”。

    哈同从看门人做起,而在1898年,他已经由沙逊洋行的管门人成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董事,在偌大上海滩混出大局面的他,理所当然地欲望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他对上海总会的改造、重建投入激情,顺理成章。

    这些人中,有着不同寻常激情的非马立斯莫属。

    作为一个不可思议的冒险家,马立斯来到上海时年仅17岁,时间是1867年。他先从汇票掮客生意做起,一番曲折之后,因娶了上海滩第一张西文报纸《字林西报》老板的女儿,而将自己的人生命运彻底转换。当他做成《字林西报》的掌门人,通过传媒与赌马双管齐下的生意,他便在上海滩一路扶摇直上,直到扬名十里洋场。

    1908年,马立斯已有56岁,正是人生的巅峰时期。倾情于上海总会重建的他,那刻放眼黄浦江上的千帆竞发,或许已在遐想不久之后自己将拥有那幢华丽至极的马立斯花园,以及在武胜路、大沽路、重庆北路、延安东路一带建造“马德里”、“马乐里”、“马吉里”等多条“马”字打头的里弄这番盛景。

    总之,1908年的这个下午,云集上海总会的各路大班,尤其是英国大班,他们热望的事情是:让陈旧的上海总会变身于一个崭新的、美轮美奂的新空间。

    1864年

    华丽的三层砖木建筑

    两年之后,那是1910年,在日后成为远东最迷人的天际线的开端这头,一幢格局非凡的建筑赫赫然伫立,它就是完全推倒了重建的新上海总会,让无数个西方大班魂牵梦萦的社交空间。

    现在让我稍作回述。

    早在1852年,当上海向整个西方世界开埠还只有九个年头,当宫慕久与巴富尔、阿利国划定的租界中的西方侨民总数还只有区区300来人,便有一些很上台面的大班,在礼查饭店里相聚着商议筹建总会的事宜。那时,小刀会的暴力搁置了大班们的筹建设想。

    十年后,1862年,英国侨民再次提出筹建总会的设想,一个英国商人很热心地促成了这件事情,他便是兆丰洋行的大班福格,一夜暴富的他无偿捐出外滩3.5亩土地,又借款3万3千9百两银子,1863年破土动工,1864年建成了上海总会,亦可以叫作皇家总会、英国总会或上海俱乐部。

    1864年的上海总会是幢3层体量的砖木建筑,每层都有近似于阳台的长廊,从这个角度上说,它是有东印度建筑的痕迹。主立面以居中的三角顶为中轴线,两侧形成严格的对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古典美学特征又一览无余。它的内部空间,设有两个大餐厅,两个小餐厅,还有三个弹子房,以及棋牌室、图书室、阅览室和酒吧间。在1864年的上海,上海总会当得起"规模巨大而又华丽的洋楼",在后来的岁月中,一直可以算作外滩地域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与1904年建成的法国总会、1925年建成的美国总会并列为上海滩的三大总会。

    出入上海总会的最初只能是纳税的英国侨民,而寻欢作乐的更是侨民中的成功人士,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到马立斯、哈同、雷士德们是如何频繁地光顾这里,并且在大餐厅中觥筹交错、酩酊大醉。

    1910年

    拆除重生的总会愈加奢华

    1864年建造的上海总会到了1909年被完全拆除、推倒重建,在上海滩的冒险生涯中一枝独秀的大班们的高涨热情成了重建的最重要的因素。从1843年11月17日开埠以来,相比整个西方世界,英国人在上海可以说是羽毛最为丰满,他们在给上海带来一整套西方世界的城市规则的同时,也渴望在这里复制西方的生活方式,而一个更加高级、更加奢华的总会能够对这样的生活方式作一个更完美的呈现。

    于是就引出了在上海滩已颇具名声的马海洋行,引出了它的主设计师塔莱特。当塔莱特在英国完成新上海总会的设计稿后,却撒手西去,另一个建筑设计师布莱紧接而上。

    倘若说曾经的上海总会是砖木结构,那么,马海洋行设计的新上海总会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是新老上海总会的最大差别。

    整个建筑地上5层,地下1层。底层入口处两旁采用塔式干柱式装饰。中央有宽阔的大理石楼梯直达大厅。二、三层的立面中段采用了6根爱奥尼柱装饰。立面墙上饰有巴洛克特征的山花浮雕。坡屋顶的南北两端各冠以巴洛克风格的塔座一个。整个建筑毫无疑义地贯彻着最彻底的古典主义建筑美学理念:以大门为主轴线,两侧对称,横向檐口线、腰线处理得体。

    1910年,当你由大理石的楼梯步入中庭时,目光所及,是一个华丽到不可置信的世界:彩色的拱形玻璃天棚,拔地而起的大理石巨柱,二层回廊有圆弧形挑出,回廊上的种种装饰,让你轻而易举地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

    大厅南侧设计了一个长达110英尺的酒吧台,设计者却是马海洋行的菊田,一个有些神秘的日本人。他设计的这个酒吧的长度,起先说是远东最长,稍后又说是亚洲最长,考虑到上海在其时远东和整个亚洲远远领先的地位,这个说法相信是可以成立的。

    新上海总会的二楼有可供数百人就餐的宴会厅和餐厅,三、四层为旅馆,五层则为员工宿舍。总会内亦有弹子房、阅览室、棋牌室,地下室还有一个地滚球场,以及玩滚木游戏的庭院。

    新上海总会落成伊始,便有会员1300多人,以每个会员收会费125元,仅此一项,上海总会的一年收入便达到16万元,已够维持运营。进入上海总会的,也不必非是会员,不是会员,倘若有2名会员陪同,又付费7元,同样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其间。

    这个细节还有必要一说。

    上海总会开张那日,外滩从广东路到洋泾浜这一段实行交通管制,马路边,列着一队队印度锡克族的巡捕,而上海总会的门前,更是人头攒动。当上海总会原会员霍必兰在总会委员会主席波莱特和建筑师布莱的陪同下来到总会,将赠与他的钥匙插进新楼大门时,四周便爆发而起雷鸣般的掌声。《沪游梦影》曾经这样描绘当时上海总会的灯红酒绿:"或打弹子以消闲;或拉风琴而奏曲;或杯邀红友别寻酒国之春;或几倚青奴共索花间之句;以至围棋蹴踘,跳跃高歌,任意嬉娱,毫不拘检。"

    在上世纪第二个十年,叫作上海总会的这个富丽空间,因此无可争议地成为整个上海滩上最奢华也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空间。出入其中的,除了西方上流阶级,稍后,又多了华界的不少头面人物,完全可以据此想象,叫作吴文同、刘吉生的等华界名流也出没于此,既然这个空间是对上流社会的一个说明,谁又会拒绝这样的说明,无论你是西人还是华人

    一直要到1941年,上海总会才门可罗雀,才一片沉寂。

    接着发生的事情是,上海总会一度曾经做过汪精卫政府的伪武官府;随后,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的日本人,在1945年的8月降下了太阳旗,上海总会再次归还英国人;再后来,伴随着中国大地上的一次彻底革命,1956年,上海总会变身为国际海员俱乐部,1971年,国际海员俱乐部又变身为东风饭店,直到2011年,东风饭店再次变身为华尔道夫酒店。所有这里的曲曲折折,是几个长篇的容量,决非这篇文字可以包括,那么,我们只能就此打住了。

    本版撰文 记者 王唯铭

    本版摄影 记者 施培琦

    欢迎读者交流探讨

    来电请致13501734536

    http://weibo.com/1035959870

    创意团队出品

    王唯铭

    (本版面每逢周五出版)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青年调查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时事
   第A06版:事件
   第A07版:事件
   第A09版:广告
   第A12版:专题
   第A13版:专题
   第A14版:财经·综合
   第A15版:财经·选股
   第A16版:证券·看盘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青年视角
   第B03版:早知道
   第B04版:微生活·网兜
   第B05版:微生活·百态
   第B06版:微生活·校园
   第B07版:微生活·青春荟
   第B08版:微生活·城事/职场
   第B09版:互动·维权
   第B10版:城市目击
   第B11版:文娱
   第B12版:文娱
   第B13版:体育
   第B14版:体育
   第B15版:体育
   第B16版:为奉献者奉献-上海青年志愿公益周 序曲
上海总会:大班们的游戏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