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微生活·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2年11月13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设摊卖橘 果农、政府共谋出路破解“丰年困局”

    中山公园市民购买柑橘。本报实习生 余博文 记者 马骏 摄

    柑橘丰产40%,橘农们却愁眉不展,原因就在于柑橘的价格仅为去年的一半,且销量持续低迷。为解决橘农的销售困境,昨日起,市林业站组织橘农在中山公园等4家公园设摊卖橘,引来市民竞相采购。然而,无论是2008年受四川广元柑橘大实蝇入侵的影响,还是今年的“丰收困局”,十几年不变的低价,让占全市三分之一果树种植面积的橘子也遭遇尴尬。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区各级政府部门正谋划改良橘子口感、改种其他高附加值的果树等方式为果农谋求一条新出路。

    本报记者 瞿艳花

    公园直销7小时,卖出6000斤

    “橘子一元一斤,一元一斤。”昨天早上六点半,来自崇明横沙乡祥鑫柑橘合作社的6400斤橘子准时运至中山公园,新鲜的口感、便宜的价格吸引了众多附近晨练的居民,不一会,橘摊前就排起了十几米的长队。每天来公园晨练的于阿姨剥了一个同伴买来的橘子尝了一口,也马上排队挑了一袋。“外面水果店起码两元一斤,一元一斤确实很便宜,而且口感也不错。”于阿姨表示。

    看着火爆的阵势,带队前来的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朱建飞也撩起了膀子,帮着农户搬橘子装袋。他告诉记者,今年横沙乡共种植1.5万亩柑橘,预计产量在3.2万吨,然而由于今年柑橘供大于求,批发价每斤仅四五毛,加上交通不便,目前只销掉了约10%。上周接到柑橘进公园的通知后,他长舒了一口气,“这6000多斤橘子是昨天下午从地里刚摘下来的,连夜从横沙岛摆渡到长兴后再走长江隧桥运到中山公园,为的就是保证这些橘子的新鲜度和口感。”

    截至昨天下午1点,这6000多斤柑橘全部销售一空。对此,朱建华表示:“没想到销售会这么火爆,我们决定,立马再到田里采收一万斤柑橘明天继续来卖。”

    据记者了解,此次市绿化市容局开放公园,让橘农进园直销柑橘是借鉴2008年柑橘“果实蝇”和今年“海葵”台风后的果品进公园的成功做法。继昨天在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的直销点铺开后,今起杨浦公园、复兴公园也将增设两个直销点,预计整个直销过程会持续两至三周。   

    增产不增收,果贱伤农成定局

    昨天,记者从市林业总站获悉,今年是柑橘生产的“大年”,预计全市柑橘产量在二十多万吨,较去年增长近40%。由于市场供大于求,柑橘批发价一路走低,从10月刚上市的8毛一斤一路下探到现在的四五毛一斤,价格已触底。不仅如此,销售也出现了困难,往年同期销售通常超过50%,今年销售量却不足30%。

    此外,据市农技推广中心果树专家王秀敏介绍,上海大规模种橘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橘树粗放易于管理,在当时被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达全市果树面积的三分之一。

    “目前,全市共种植橘树约10.6万亩,以崇明、浦东为最,其中崇明三岛达8.7万亩,占全市面积的80%以上,其次为浦东新区,约1.4万亩。”然而,在王秀敏看来,上海根本就不适合种植柑橘。“上海处于柑橘种植带的最北缘,其实并不是特别适合种橘。上海冬天比较冷,不利于橘树生长,只适合种植温州蜜橘中的宫川等少数品种。最关键的是,上海人并不爱吃本地橘,这些橘子大部分被迫销往北方一些二线城市。”

    “留在上海市场上消化的本地桔估计不到40%。”市农委种植办主任陆峥嵘也向记者证实,橘树是目前上海所有果树中经济效益最差的一种。

    》回放

    受“橘蛆事件”影响 上海公园设点扶助果农

    2008年,受四川广元“橘蛆事件”的直接影响,上海本地生产的柑橘销售大大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出现比较严重的滞销情况,出口也严重受阻。同时,售价大幅下滑,橘农损失严重。为了想方设法帮助农民解决滞销问题,崇明县政府与上海市农委在崇明县联合召开柑橘销售推介会,邀请各大超市采购商、水果批发商参加,并请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人士作推介,以期有效引导市民的消费行为,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帮助橘农摆脱困境。 

    与此同时,市绿化市容局作为全市果树生产管理部门,利用公园里市民多这一优势,帮助果农在公园设立直销点销售柑橘。设置直销点的公园除了免费提供场地外,还为桔农提供桌椅、茶水等,帮助销售点的工作人员包装、称重、维持秩序。整个销售活动将持续一周。

    》出路

    改良柑橘品种 开拓北方市场

    果农“弃橘”转换品种

    每到柑橘成熟的季节,朱建飞总要捏一把汗。在他的印象中,种桔29年来,桔子批发价从来没有突破过1.1元,与桃子、葡萄、梨这3个亩产经济效益动辄过万元的果树相比,平均盈利仅三千余元的桔子地位尴尬。由于效益低下,很多农户直接将桔树砍掉改种葡萄、桃子等经济效益高的果树。

    事实上,一些乡镇也谋划改种一些高附加值的果树来提高经济效益。崇明绿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绿华镇正在培育猕猴桃、火龙果等高价水果。未来的规划,不单单靠单一的柑橘产业来支撑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改变柑橘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在青浦,20万红心柚子苗正在培育中,等2年果树相对成熟后再交给农民种植。据市农技推广中心统计,2009年全市共有橘树15万余亩,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仅10.6万亩。

    改善口感增施有机肥   

    王秀敏告诉记者,目前,政府部门的定位是不再继续发展橘树的种植面积,并通过疏除过密橘树、增施有机肥料等技术手段改良现有的宫川、尾庄两大品种的柑橘的口感和甜度。而接下来上市的晚橘“满头红”品种,也是通过嫁接改良后的柑橘品种之一,售价可以达到2至3元一斤,相对成为柑橘中的高价产品。自2009年至今,已对200余户农民进行试点。

    “虽然相对于全市1.4万橘子种植户的数字相比,这个数字显得很小,但是由于零星分布,带动了周边农户,近几年上海柑橘的口感确实提高了很多。”王秀敏说。

    开拓市场标准化生产

    目前,大部分采摘下来的橘子都直接作为“统货”销售至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有一个标准化技术标准的普及,将采摘下来的橘子根据这个标准按好、中、坏进行分拣销售,情况可能会好很多。例如崇明前卫柑橘公司,对优质橘进行礼品包装,20个精品橘能卖至二三十元。据了解,目前等级标准正在制定中。

    不仅如此,上海橘农普遍有等贩子到田头收购的心态,“如果不积极开拓北方市场,那么就永远没有市场。”朱建飞告诉记者,为了柑橘销售,横沙鼓励承包面积达500亩以上的大型柑橘合作社派驻1至2名销售人员长期驻扎东北,开拓北方的销售渠道。

    打造品牌开发农业游

    “如果没有品牌建设,上海的橘子永远没有特色。”王秀敏认为,上海的柑橘当务之急是建立自己的品牌。目前,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在本市具有较好声誉的柑橘品牌主要有上海前卫柑橘公司的“前卫”牌、上海绿华农贸总公司的“飞岛”牌、上海祥鑫柑橘专业合作社的“祥沙”牌和上海大河柑橘专业合作社的“老港”牌等。在此基础上,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开展优质柑橘的“评优、推优”活动,使郊区柑橘品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而另一方面,不少专家提出,大力发展农业游,打造柑橘文化旅游线路,也不失为是一种打响品牌知名度的可行之路。事实上,目前正在发展柑橘农业旅游的崇明,已经有不少先行一步的农户尝到了甜头,”不仅橘子的价格翻了好几番,而且也带动了周边餐饮和住宿,是一举多赢的好事”,相关人士表示。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时事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事件
   第A09版:事件
   第A10版:事件
   第A13版:证券·荐股
   第A14版:财经·理财
   第A15版:证券·选股
   第A16版:证券·看盘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微关注
   第B03版:微关注
   第B04版:早知道
   第B05版:微生活·城事
   第B06版:微生活·城事/校园
   第B07版:微生活·网兜
   第B08版:影像
   第B09版:影像
   第B10版:互动·维权
   第B11版:学记团
   第B12版:互动·亲子
   第B13版:文娱
   第B14版:文娱
   第B15版:体育
   第B16版:体育
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设摊卖橘 果农、政府共谋出路破解“丰年困局”
杨浦欲打造“中国未来硅谷”
三林老街上演千米“城隍出巡”
“明灯”书画联展在二大会址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