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微生活·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2年09月19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岭南路:一草一木都印刻成长记忆

    本报讯 记者 朱莹 摄影报道 在所有的林荫道中,梅岭南路或许是沿路居民区最密集的地方,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曹阳五村将这条并不宽敞的道路包裹起来,街头巷尾,全是人间烟火。

    “老早这条路哪有人啊,逢年过节你可以一眼望到头。”坐落在兴陇中学附近的文具店已有二十多年历史,老板每日在此营生,梅岭南路细枝末节的变化尽收眼底。

    守着一屋书报杂志和动漫玩具,老板指了指马路对面,“喏,以前我的店开在对面,左右全是小店,后来都慢慢拆掉了。”原来,多年前,沿路皆是居民楼里肆意搭建而出的店铺,人行道无从谈起,狭窄的小路两边绿化稀疏,但对店主们而言却是生意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我每天要骑车去文庙批发两趟,现在哪里有生意哦。”渐渐地,一株株悬铃木栽下,梅岭南路少了市井喧嚣,添了几许平淡静谧。

    沿着梅岭南路缓缓而行,你会遇到吆喝生意的水果铺、客来客往的超市卖场、油锅响亮的点心铺面……“这里的房子刚建好的时候是全上海最好的。”在曹杨五村的一块居民区门口,保安侃侃而谈,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单位分房至此时,引来无数人艳羡,那时,周边还没有长风公园、没有地铁交错、没有高架和高楼,一眼望去只是农田,但是居住条件却比同时代蜷缩在石库门和二级旧里的人们好得多。

    光阴荏苒,曹杨新村早已不是令人垂涎的住所,一不小心成了老式公房的代名词,周围却繁荣热闹起来。方圆几公里公园、学校、医院密集。住在这里的人们满心期待居住空间变得更大,居住环境变得更好,但又万般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以前我们上学就在对面,下了课大家一起冲回家。”一位年过五旬的阿叔回忆起童年时代的事仿佛就在昨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印刻着成长的记忆。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4小时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时事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时事
   第A09版:事件
   第A13版:财经·动态
   第A14版:财经·理财
   第A15版:证券·选股
   第A16版:证券·看盘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青年视角
   第B03版:早知道
   第B04版:微生活·城事
   第B05版:微生活·城事
   第B06版:微生活·青春荟
   第B07版:微生活·网兜
   第B08版:微生活·百态
   第B09版:青女郎
   第B10版:互动·维权
   第B11版:互动·新知
   第B12版:文娱
   第B13版:文娱
   第B14版:体育
   第B15版:体育
   第B16版:体育
科苑路:张江人的恋爱一条街
梅岭南路:一草一木都印刻成长记忆
》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