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2年09月13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舒乙:勿让“京味儿”误入歧途

    根据老舍先生的作品改编的话剧深受观众喜爱。

    本报讯 记者 闵慧 从七月份北京人艺60周年展演一票难求,到即将于九月底上演的《老舍五则》(9月21日至23日,文化广场)和《四世同堂》(9月27日至28日,大宁剧院)演出门票基本售罄,上海观众似乎对京味话剧情有独钟。即将上演的两部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之子舒乙因此最有发言权。昨日接受采访时,舒乙先生在盛赞两部戏的成功改编之余,也对“京味儿”话剧误入歧途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在《老舍五则》之前,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始终没人动过。舒乙先生评价说,《老舍五则》充分体现了老舍既是幽默大师也是悲剧大师的特点。该剧在老舍短篇小说的戏剧改编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让更多的人发现,老舍的短篇小说同样是戏剧的一片沃土。

    舒乙除了担纲该剧创意,也观看了《老舍五则》的香港地区首演。舒乙在看过演出之后以“导演好,演员好,舞台调度好,这个戏立住了!”评价该剧。“整出戏很有历史的纵深感,演员的表演也功力十足。”

    很多人认为如今北京的文艺作品越来越缺乏京味,舒乙先生对此则表示担忧:“拼命用谁也听不懂的北京方言充斥舞台,以为就是纯京味儿,其实是相当片面的,京味儿不仅仅只是语言层面的东西,更是针对北京人的个性、精神面貌、背景等综合而言的。老舍的戏基本没有土话,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却是地地道道的京味儿。而现在的一些戏剧改编往往本末倒置,完全变成了北京的方言和耍贫嘴,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其实已经误入歧途。”

    舒乙先生甚至如此评价此前在上海演爆了的被观众和媒体戏称为“京腔八级考试”的《窝头会馆》:“的确具有很深的生活气息,但作为话剧来说是失败的。”而对于《老舍五则》和《四世同堂》,舒乙先生也表示,北京土话的部分应当适量,不要因为语言上听不懂而造成观众欣赏和理解上的障碍。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青年调查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时事
   第A09版:事件
   第A10版:事件
   第A13版:财经·综合
   第A14版:证券·选股
   第A15版:证券·综合
   第A16版:证券·看盘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青年视角
   第B03版:早知道
   第B04版:微关注
   第B05版:微生活·城事
   第B06版:微生活·城事
   第B07版:微生活·校园
   第B08版:微生活·百态
   第B09版:微生活·网兜
   第B10版:互动·维权
   第B11版:互动·公益
   第B12版:文娱
   第B13版:文娱
   第B14版:文娱
   第B15版:体育
第五届玉雕“神工奖”开评
朝鲜当代文化艺术大展亮相
京剧“叶杜”后人重拾《柳荫记》
摇滚传奇埃尔顿·约翰:我就不!
舒乙:勿让“京味儿”误入歧途
文思敏捷的他们,也有敏感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