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青新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4小时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2年04月1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剧场演讲式讲坛 “听道”点燃智慧火花

    ■B04 微关注

    简单到极致的舞台,深紫色的光晕与明媚深邃的红将那一片巨大的背景白晕染成魅惑的色彩,深陷进舒适的座位……这是一个优雅的小剧场,吴小姐看了看手表,又仔细端详了一下手中的那一张“节目单”,开始期待今天的讲坛。“在忙了一整个月后,终于能静下心来听一听‘道’。”这是吴小姐第三次来到听道讲坛的现场,对她而言,即将开场的这一期讲坛是能够使她“静心”并享受思考乐趣的一次体验。

    作为完全颠覆传统演讲模式的新型演讲,“听道”从草创之初到如今成功举办4场,已云集来自艺术、科技、人文、创意等各个领域的几十位“思想者”,与数千名观众分享了各个领域别具一格又发人深省之“道”。在这些浓缩于15分钟的灵思背后,有着“听道”整个团队为了剧院式演讲能在中国落户所作出的努力与坚守。

    本报记者 丁烨

    演讲很精彩: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说废话 

    3月29日晚间7点不到,张江高科技园区浦东软件园底楼大厅一隅,几位挂着“听道”吊牌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的为一拨又一拨观众做进场前的身份认证。不用付钱,凭借一张事先打印好、带有条形码的进场邮件扫描入场,同时,每位来宾的手背上还会被敲上一个“听道”的章。这一期的讲坛主题是TECH系列,演讲的嘉宾有科学探险家、创意设计师、机器人工程师、UFO专家、试管婴儿专家以及信息专家,他们每人会上台演讲15分钟。没有客套,直奔主题,用“听道”发起人戴剑飚的话来说,“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说废话。”

    张树义博士说,要进行“科学的探险”,而非“非科学的冒险”,指南设计创始人周佚用设计师的话语诠释设计如何改变生活,而NAO工程师齐建伟则带来了他的机器人朋友Scott,他席地而坐,告诉人们人类如何与自己创造出来的机器人对话与共存。如果对天空感兴趣,那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UFO专家王思潮教授会告诉你,我们怎么用另一个视角看地外文明……这一期在TECH领域横贯东西的讲坛吸引了近400名来自各个行业的观众,演讲开始后,无人声,无铃声,偌大的剧场中,静寂至极,只有当台上的嘉宾演讲完毕离场时才有震耳的掌声在空气中回荡。

    正如戴剑飚所言,15分钟的演讲形式最大程度上摒弃了所有主题之外的寒暄、客套与冗语。为了更好地展开主题,嘉宾们不得不拿出浑身解数迅速切入主旨,并运用自身的魅力抓住每一位观众的注意力。整期讲坛共有6名speaker依次登台,孰优孰劣,高下立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嘉宾的一种无声的压力。坐在记者身边、某企业的总经理自称为Paul的一位先生对此表示,“你会发现,虽然speaker在上面讲的内容未必是你都十分同意的,但这些内容却足以引发你的思考,而我们现代人极其需要这样一种思考。”

    选人很挑剔:与候选嘉宾聊至少两三小时

    “只能说,创设听道是源自一个偶然。”坐在记者面前的“听道”发起人戴剑飚其实有另外好几个身份:某大型集团的董事长,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的会长、新奥尔良大学的AP,不过当谈到“听道”,他说自己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发起人”。“很多人知道TED,但未必知道‘听道’。而我就想打造中国本土的TED。”作为目前在国外极受追捧的一种高端演讲形式,想将其引进中国的人很多,但目前而言,真正做成的只有戴剑飚与他的团队。“听道与TED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们有对他的借鉴,同时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场地,是草创阶段最令人头疼的一个大问题。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场地,“听道”团队几乎跑遍了上海的所有小剧场。“因为作为演讲的舞台,要求十分特别,而上海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剧场是为演讲而建。”上海大剧院的小剧场,音响效果不尽如人意;东方艺术中心,音响佳但拍摄角度不理想,且不能放PPT……最终,“听道”的处女秀放在了奔驰文化中心,“其实奔驰中心也有问题,但相对来说,这些问题更容易解决。”奔驰文化中心剧场的舞台够大,但背部投影亦太大,这将使演讲嘉宾陷入巨大的阴影中,为了营造更好的演讲效果,戴剑飚自掏腰包租借了全市唯二的两套高清摄影机,并聘请了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专业舞美灯光音响摄像团队,这些投入为的是让“无法身临其境的观众,通过看视频也能感受到现场的气氛,掌握speaker讲话的精髓。”戴剑飚介绍,每期“听道”,场地上要架设5台高清摄影机,要有理想的可供放PPT的背景,要有各种角度切换自如的机位,要有效果极佳的音响效果,要有专业的舞美灯光配合,“所以找一个合适的场地几乎成为一开始最大的困难,好在我们克服了。所以后来我投资了一笔钱将浦软大厦的一个会场进行了改建,现在成为我们的一个专业演讲场地。”

    如果说场地,是外部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内容,则是“听道”得以生存的灵魂之所在。为了找到合适的speaker,戴剑飚与他的团队广泛地发动关系,寻找那些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人选。“理想中,我们的speaker是那些outstanding people(杰出之人),以及people have outstanding ideas(具有杰出思想之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每次我都必须亲自与候选嘉宾畅谈至少1次两三个小时,很多时候,甚至要谈两次、甚至3次。听嘉宾谈他的领域,他的心得,他想说的内容,与他商讨什么内容可以放大,什么内容可以调整,总之,是要提炼出一个新颖的、有启发性的,引发思考的主题。”在戴剑飚的心目中,speaker的演讲必须“有理、有据,有智慧”,并以此来呈现“新观点、新思想与新发现”。“要与别的演讲不同,我选人很挑剔。所以自从启动‘听道’之后,我一直很忙,不是在联系嘉宾,就是在约嘉宾聊天。4月份可能只办一场,因为要保证演讲的质量,5月,我们可能会去美国哈佛办一场。”

    打算长久运作 让有思想的人来传播思想

    在“听道”的讲坛上,那些在各个领域星光熠熠的speaker们不需要穿西装打领带,不需要自谦自嘲制造气氛,也不需要端着架子故作高深,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将他们对某个话题长期思考的结果分享给在座的听众,用一种全新的方式。

    “我们的speaker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曾经已经做过无数场报告,有过无数次演讲的经历,但15分钟的思想分享对其中的许多人来说,是从未体验过的。台湾的戏剧大师金士杰在我们敲定好演讲之后希望能推迟一个月,因为他要为这个15分钟的讲话做更完全的准备,因为这个上台的15分钟凝聚的是嘉宾最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想促进人们的思考,一种非愤青的思考、一种独立而多角度的思考。”

    “听道”团队强大而敬业,他们大都是热心公益的人士:学者、专业人士、企业家、艺术家、媒体人士、学生、创业者……分别负责嘉宾邀请、选题评审、演讲培训、舞台设计、网站维护、会员服务、后勤准备、摄影剪辑、来信处理等等各项工作,而凝聚这个团队的最大动力是对真理与思想的追求。对于听道团队的许多人来说,坚持推动着这样一个完全不盈利的项目,除了满足自身内心对真知与自由思考的追逐之外,他们更想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输出一种价值观,“现代人很空虚、很急躁、很惶恐,很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填满空虚的是知识、是思想、是独立而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想填补许多人目前思想上的空白。除了对生存状况不满意、除了追求物质财富,我们还有许多事可以做。”戴剑飚说,“听道”企图让那些有思想的人来分享他们的思想与智慧,并通过一种刻意为之的形式感,达到更有效的思想传播。“因此我们对观众也有进场要求。迄今,听道的参与者中50%是企业中高层人士,30%是律师、学者、设计师等专业人士,而讲坛的主题除了偏理性的TECH,还有偏感性的EMOTION,以及探索生命意义与价值的LIFE等。所有人都能通过现场、或者在线视频的方式,免费聆听这些演讲。”

    “虽然目前每个月的两场讲坛要投入30至40万,但我对长久运作‘听道’有信心,因为我相信它对社会而言是一个好事情。不过如果我们不能保证讲坛的品质,那么我会果断把它停掉。”戴剑飚说。

    》嘉宾谈“听道”

    准备这短短15分钟

    难过2小时的演讲

    张树义 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会长、生态学家、中国第一个长期在亚马逊雨林进行生态学研究与考察的学者

    “对观众而言,听道的信息量更大。在一场报告中,人们能听到五六名专家的经验分享。而其实,一场15分钟的演讲与一场1个小时的演讲在本质内容上没有区别,有的只是后者能够展开、更细节;而前者需要一气呵成。”张树义说,一场15分钟的演讲“很不容易”,但它的魅力也恰恰在此:“15分钟里,要讲好、要有内容、不冗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需要花费的准备时间远远超过一次2小时的演讲。”

    张树义认为,“听道”的形式符合当今文化发展的潮流,“这种论道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对于新生事物,值得花时间去推出。”

    》链接

    TED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科技、娱乐、设计)的缩写,这个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TED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每一个TED 演讲的时间通常都是18分钟以内,但是,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听者的心,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进一步探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4小时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时事
   第A05版:时事
   第A07版:事件
   第A08版:时事
   第A13版:财经·专题
   第A14版:财经·专题
   第A15版:证券·选股
   第A16版:证券·看盘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青年视角
   第B03版:早知道
   第B04版:微关注
   第B05版:微生活·城事
   第B06版:微生活·社区
   第B07版:微生活·校园
   第B08版:微生活·百态
   第B09版:互动·亲子
   第B10版:互动·维权
   第B11版:学记团
   第B12版:影像
   第B13版:文娱
   第B14版:文娱
   第B15版:体育
   第B16版:体育
侬“模子”原来没介大
蛋糕,你骗了我们好多年
剧场演讲式讲坛 “听道”点燃智慧火花
小龙虾一上市就猛涨 贵的一份要近百元
打造“上海特质歌手”迫在眉睫